zlsajt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sajtu

博文

人生为何会纠结

已有 4201 次阅读 2011-6-21 16:0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纠结这个词发明的真好,太形象了,有点犹豫不决,有点不知如何是好,有点进退两难,有点郁闷。。。。。。种种此类情绪都可以用纠结一次概括,这词真是好啊,但是自从知道有纠结这个词之后,好像总与纠结扯不断理还乱,不好受的滋味。
    人为什么会纠结呢?可能是因为想得到的太多,想顾及的太多,想平衡的太多,想做一个完美的人,想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有了纠结的习惯,但是认真考虑为什么会纠结是最近的事。
    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博士,作为一个有家庭的女博士,我想面临家庭与事业孰轻孰重的问题时,难免要陷入纠结。
    我是巨蟹座,非常恋家,小时候离不开父母,现在离不开丈夫,忍受不了失去亲人的打击,爷爷奶奶去世十三年了,现在想起了我还会哭的很伤心,就这样一个家庭至上的人,却偏偏读了硕士,读博士,现在还有要做博后的想法,因此,就这样开始纠结了。
    我很爱我的家人,以至于让他们高兴我做什么都可以,爸爸自小就喜欢读书,但因历史原因无法在求学路上走的很远,因此,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作为家里的独女,就没有性别概念了,家里人从来都主张男孩女孩都一样,女孩一样可以受好的教育,一样可以像男孩那样去为自己事业打拼。就这样,我从小都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也很听话,成绩一直不错,顺利读了大学,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一直读完硕士我才考虑到一个问题,我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是去找工作,还是去做那传说中的第三种人?有点迷茫。
    我的老公,是继我爸爸之后影响我生活轨迹的第二个男人,与老公的相逢、恋爱、结婚很有些故事可讲,我们相识相恋在大学里,从大一开始彼此有好感,到大学毕业后他到了一个小城市当公务员,我在另一个城市读硕士,读博士,中间还出国留学,一共六年时间处于两地分居,但我们没有分手。直到相恋十年的时候,我们结婚了,彼此为对方的执着和等待感动了,我们在婚礼上泣不成声,的确,太不容易了,其中的心酸只有我们两人知道。因此,这是一份厚重的感情,虽然他是本科生,我现在是博士,但是我们心照不宣,没有什么可以改变我们的感情,我们彼此欣赏,彼此鼓励,彼此支持,一如既往无私的支持。
    我博士毕业后,义无反顾的来到这个小城市与老公团圆,在一个国企单位工作,专业不对口,国企的体制不关心你是博士还是专科,有资历,混年限就可以,就这样,我开始在这个没前途的单位干着一份没前途的工作。
    读过博士后,我有一种感觉只要顺利拿到博士毕业证、学位证的人都是不服输的人,因为,没有一定的毅力和忍耐力是不可能毕业的,这种不服输让我有了跳槽的想法,我不想在这里混吃等死,不想浪费我曾经做的那么多的努力,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因此,再一次,现实与梦想冲突了,事业与家庭冲突了。
    我去北京发展非常有利,但老公是公务员,调动很难,如果我选择离开就必须面对两地分居,我们在一起生活才刚刚一年,又要面临分离,我于心不忍,但是对梦想和事业的追求又让我难以抑制,就这样,纠结了。。。
    老公还是像支持我读博士那样一如既往的支持我,老爸更不用说,他恨不得我多做几个博后,我生命中对我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就这样再一次把我推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我很想对他们说,事业家庭我都要,而且相比而言,我会毫不犹豫的把家庭排在第一位,但是,现实不允许我这样,老天给我的选择非常简单,就是二选一,不可以多选,要么要事业,要么要家庭。
    现在常常在想,为什么会弄成现在这样,为什么不能像大多数夫妻那样生活,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家庭,可以天天在一起?为什么我就不行,我就非要舍弃一个,非要为此而纠结,是我太贪心?还是我没有规划自己的人生,只是随便走到哪里算哪里才这样的?
    其实,我应该很知足了,我有这么开明的父母,受了这么多的教育,有这么爱我又宽容的老公,还想要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我在收获,我带给他们的又是什么?也许,是我太想带给他们些什么,我知道我一直读硕士,读博士,他们很高兴,很自豪,我做博后,他们又是一如既往的高兴和自豪,但这真是我想要的吗,未必,但是我很愿意这样。
    似乎很明了,我是家庭至上,我不该纠结,但是我还是纠结了,面对更好的工作机会,我纠结了,我到底更爱什么,家庭?事业? 我都爱,我都想要,我就是这么贪心,因为,没有哪一个我都不开心,我都不舍得,但是,怎么才能兼得呢,不知道。继续纠结吧。
    不在纠结中爆发,就在纠结中死亡。我的人生到底谁做主。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6574-457720.html

上一篇:归国一年多,对海外留学生的忠告(转载)

1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