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评方博士《新国标下的牛奶还能喝吗?》

已有 2555 次阅读 2011-7-8 23:01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方舟子, 牛奶, 新国标

方博士的文章可以给50分儿吧,如果满分儿是一百的话。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8/2011 03:42:15

应该说方博士的文章还是比较理性的。但是文中并没有给出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国标”的背景,也没有明确指出这个“国标”的适用对象。因此,给人造成了这个“国标”的适用对象是市面上的一般牛奶的印象。

看看背景材料,这是对牛奶原料质量标准的具体指标,并不是指一般消费者饮用的鲜牛奶。换个思考就是自来水水源的卫生标准与家里用的自来水的卫生标准显然不应该一样。

Quote
旧国标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新国标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
的说法中细菌总数显然是比较“吓人”的。显然,如果真是字面上含义的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从50万提高到200万,那将是个不可能被容忍的作法。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一毫升牛奶样品经过某种条件下的细菌培养后的数值。如果繁殖的倍数是十万的话,初始细菌数目不过是5个和20个的差。这个差虽然也是4倍,但是可信性的程度与50万比200万的意义大不相同。

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营养的“迷信”。喝得起牛奶的人,基本不会在意那0.1%级别的蛋白质含量的差。这个差别比一年的季节变动也小得多。

上海的自来水水源据说是黄浦江。当然那水是不好喝了,但是并不妨碍上海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对牛奶品质,理解也应该是一样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一般只是有灭菌、杀菌的说法,较少有“消毒”的说法。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8/2011 06:07:12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一毫升牛奶样品 经过某种条件下的细菌培养后的数值”说法的根据是所谓的常识。如果一毫升牛奶中直接有100万个细菌的话,意味着尺度1微米x1微米x1微米大小的菌要占1毫升的0.1%的体积。能达到这样的量的话,菌生存的生态环境就太差了。

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很难做原料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63135.html

上一篇:回应师姐吴兄:知识分子 = 矫情一族
下一篇:镜子围脖:婆媳

3 吕喆 吴吉良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