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你还在不假思索地吃吗?

已有 3538 次阅读 2011-8-1 23:19 |个人分类:素食天地|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素食, 营养, 科普

你还在不假思索地吃吗?
[2011-07-14 20:08:42]

作者:记者 李芸 来源:《科学时报》(2011-07-14 B2 科学 文化)



《新世纪饮食》,[美]约翰·罗宾斯著,珠海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定价:39.80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国健康饮食作家约翰·罗宾斯的观点“石破天惊”。他说,一日三餐都需要肉、蛋、奶的传统理论是错误的,甚至这是罹患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等等的祸首;他说,素食才是最健康、最经济、最有营养的饮食方式。
先别急着把他等同于如今高产的养生专家给他一块“板砖”——罗宾斯本是全球最大的冰淇淋公司的唯一继承人,他却抛弃荣华富贵,与妻子在小岛上过着回归自然的简朴生活,并写出《新世纪饮食》一书,为人类的健康、地球的环境呼吁——有这样大的决心和勇气来试图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罗宾斯必有他的道理。

被遮蔽的真相

每天早晨,拉开冰箱门,拿出牛奶,剪开包装皮,倒进玻璃碗,放在微波炉里转上一分半钟,配上面包,徐食徐饮。在享用现代化的“营养”早餐的同时,你是否考虑过,牛奶是怎样来的?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田松曾发出过“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这种动物的奶”这样的诘问,并在同名文章中介绍了牛奶的产生过程——奶牛只有不断地怀孕生子才能不断地产奶——在现代化的“先进”管理下,奶牛的一生大概是这样的:小母牛在16个月的时候,会接受人工授精。280天之后,小母牛分娩,从此时起,自动化的机械取奶装置就开始定期吸她的奶。又过了305天,奶牛停止产奶,可以休息了。但是只能休息60天。因为此前220天,她已经第二次被人工授精了。60天后,她会产下第二个孩子,开始了新的轮回。
这并非个案,因为现代乳品、肉品制造业一直朝营利、企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鸡、猪和牛等等生长在大规模养殖农场的动物都经受着悲惨的命运,20多年前罗宾斯在美国经过实地调查,把这一现象写入了《新世纪饮食》一书中:
在所谓的集约农场,动物被关在狭小的地方,不给他们任何活动的空间,他们完全无法活动,这样能减少热量消耗,增加农场利润;养鸡业者靠着使用抗生素维持大规模的鸡肉生产,所有的鸡,从生下来到宰杀前所吃的饲料里都有抗生素;激素在猪肉、牛肉养殖业中大量使用,用于控制生殖周期以及刺激肉类的生长……
清华大学副教授蒋劲松说:“我们经常在乳品广告中看到,蓝天白云下,牛群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悠闲而快乐地生活,但实际上牛绝对过不上这样的生活。国内消耗如此大量的牛奶、牛肉,非工厂化养殖不能实现。在我们快乐的吃喝背后,有着令人惊愕的真相。”
除此之外,我们很少能了解到的另一真相是,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蛋、奶、肉?罗宾斯说:“人体需要动物性蛋白质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因为这些说法,大多数是由动物性产品制造业赞助研究的,譬如美国奶制品委员会、禽蛋委员会、肉品协会、美国畜牧者协会,他们期望诱导人们相信,必须食用他们的产品才能获取足够蛋白质,藉以从中获利。”
无独有偶,2006年出版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曾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1983到1989年,在中国的24个省、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的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动物蛋白质吃得愈多健康愈糟,摄取低脂肪的人愈健康。
为什么二十几年前在中国进行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健康如此关系重大,我们自己却都不知道?究竟是谁或者什么机制在阻碍我们获得正确的信息?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坎贝尔一语中的:“整个社会体系,政府、科学界、医疗界、工业界、媒体都将利益置于健康之上,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会非常默契地合作,试图将真相隐藏起来。”
素食,解决问题的钥匙
蛋、奶、肉非但不是人类必需的,在罗宾斯的调查研究中,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白内障、老年痴呆症……这些疾病都源于不健康的饮食,也就是大量蛋、奶、肉的摄入。当然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也显而易见——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选择素食对我们的身体才是最健康的,不仅能降低胆固醇又能让我们体态轻盈健美。
那食素会不会带来营养缺乏呢?罗宾斯在书中用专门的一章“肉与素食者的试验比较与竞赛”来粉碎读者的疑惑。除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书中还讲了这样的事例,一战和二战期间,丹麦和挪威由于被封锁和被占领曾分别被迫食素,令科学家惊愕的是,那段时间两国的死亡率,特别是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降低很多!而挪威人在战后恢复了原有的饮食习惯,死亡率也相对增加了。由此可见动物性油脂的消耗量与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是极为密切的。
除了有益人类自身的健康,素食因为没有现代化肉品生产的残酷制造过程,所以是善待动物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环境最有利的选择。
罗宾斯说:“我们把一些动物当成‘宠物’,爱它们、宠它们,觉得它们是家中的一分子,这样很美好。但有另一群动物,我们却把它们当成‘晚餐’,我们的划分方式有什么道理?”
就环境来说,“平均每生产一磅牛肉需要消耗16磅的粮食来喂养牛,16磅粮食换来一磅牛肉,但一磅粮食能得到一磅的全麦面包或一磅的米饭,所以我们浪费了15磅粮食。如果你吃食物链底层的食物,饮食尽量以蔬果为主,尽量改为素食者,那么消耗的资源会大幅减少,也比较不会造成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侵蚀,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
蒋劲松是一位素食者,《新世纪饮食》中所揭露的食品真相,提倡用素食增进健康、改善人与动物和自然的关系,对于他来说,并非“石破天惊”的新观念。但这些未被中国大众普遍接受的常识,是否能随着图书的出版得到大众认同,蒋劲松认为并不乐观。
多年来,动物蛋白意味着健康、强壮、进步乃至文明和希望,这一“迷思”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成为不言自明、天经地义的常识。很多人在读了《新世纪饮食》后,甚至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书中的观点科学吗?客观吗?”
蒋劲松说:“书中观点是否客观,不能单从是否跟我们一直接受的文化相同来判断。应该看他引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有没有相关科学实验结果的支持。《新世纪饮食》这本书是基于大量确凿的科学事实,经过严谨的论证,而得出的非常明确的结论。”
田松认为,《新世纪饮食》不仅全面客观,而且通俗易懂,罗宾斯在书中穿插了很多人与动物的真实故事,又讲了许多营养学的知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一本全方位论述素食的科普书。
虽然素食主义在今天的中国不可能成为主流,但《新世纪饮食》在此时引进中国却非常必要。
蒋劲松说:“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乳业标准是全世界最糟糕。有人这样辩解,如果我们坚持乳业的高标准,那就不能提供那么多的牛奶给国人了,而有总比没有好。多么荒谬的观点!为什么有一定比没有好?添加了三聚氰胺的乳品是在强壮我们的民族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牛奶、那么多的鸡蛋、那么多的肉吗?”
“近期我国出现了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虽然不是好事,但也是我们思考我们的饮食的一个契机。《新世纪饮食》里呈现了人与食物、环境之间的矛盾,而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资源更少,面临的人口与环境的冲突将只会更巨大、更强烈。罗宾斯所提出的合理的饮食方式在中国将更必需。”蒋劲松说。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470812.html

上一篇:道證法師論法菩提心7
下一篇: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

5 黄锦芳 肖重发 吉宗威 曾泳春 qianjiangyuemim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