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有感于社会的不公平(看有关寒门子弟的讨论有感) 精选

已有 6967 次阅读 2011-8-9 20:19 |个人分类:菲亦所思|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学生, 科研人员, 公平, 穷人, 寒门

    最近科学网上比较热门的话题有寒门子弟是否有春天以及关于房价、科研人员的未来等问题,让我有了很多感慨。
感慨一:命运的轮回
    封建社会时农民起义,成功起义之后,胜者登上了帝位,从此,原本是农民的皇帝再也没有了当年当农民的纯朴,而又成为维护地主利益的统治者,剥削着农民。
    一部分农村出来的孩子,凭着聪明和努力考上了大学,成为了社会的精英人物,他们的孩子享有很多农村孩子享受不到的权利,而此时还有很多农村的孩子在为了命运拼命的挣扎,挣扎成功的人的孩子,又能够享受很多权利;没有挣扎成功的人的孩子,则继续下一轮的挣扎……
    社会的命运以及人的命运,似乎总是总是摆脱不了这种轮回,为什么会如此?!
    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的。
感慨二:工人的孩子以及高考大省的孩子,也一样有存在着不公平。
    农村孩子的命运有不公平的地方,其实工人的孩子以及高考大省的孩子也有同样的不公平性。在我们家这边,很多工人家庭还不如农民家庭的经济实力好。有很多工人家庭,父母的一方或者双方都下岗,每个月只有很少的生活费,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提供孩子上学。农村的条件还略好一些,因为农村有地,每年种地有一些收入,并且,农村为了吃饭花费小,蔬菜、油米面等几乎不需要买,不像在城里生活的人那样什么都要花钱。此外,农村可以有自己的地基盖房子,而工人现在买房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可能我这么说会有人反驳,因为毕竟不同地方的农村发展不同,也有一些特别贫困的农村。这里我不想比较到底是工人更困难还是农民更困难,只是想说,没有钱,不管你是农村还是工人,都是一样的。此外,在高考大省,也存在着不公平,例如山东省的高考分数线总是会高于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山东的学子很多,并且山东的孩子很刻苦,考得分数总是很高,为了不让那么多山东的孩子上大学,就只好在名额上做限制了。
感慨三:虽然上大学有些不公平,上了大学之后还是有机会稍微扭转劣势的
    上了大学之后,对于学校并不理想的学子来说,还有继续努力扭转劣势的机会——考研和就业。就拿考研来说吧,考研比起高考,对于寒门学子来说应该更公平一些,原因有二:一方面,上了大学之后考研往往是看个人努力,因为其实大学老师讲课是很少的,关键是靠自己自学,在这种情况下,因教师资源方面的导致的不公平就会减轻很多;另一方面,考研不存在哪个省的录取分数线高的问题,而是招生单位统一的分数线,这就给某些学习刻苦的高考大省的学子带来了机会。根据我的观察,中科院很多研究所山东籍的研究生能够占1/3以上,我想这是因为很多山东的学生往往很刻苦,考研分数比较高,而研究所录取又没有对不同省份的人数做限制,所以山东籍的研究生就很多了。
感慨四:社会对寒门子弟的最大的不公平不在高考
    如今这个社会,有钱有资源就是老大,只要有了资本,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干,也照样能够赚很多钱。例如,有钱去买几套房子,租出去,光租金就足够个人的花销了。
    社会的发展总是经历着无数次的重新洗牌的过程。新中国的成立,可以说是刚刚洗过牌,那个年代,是个相对比较公平的年代,有能力有文化就可以出人头地。而如今,社会的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有了资源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权利。于是马太效应产生了。这个时候,没有资源的人要想成为有资源的人,就难上加难了。其实我觉得高考已经算是社会种种不公平现象中比较公平的一种方式了。工作之后在社会上混,这才能给体会社会的不公平。在科研界这种马太效应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跟了一个大牛导师,你的科研路会平坦很多,各种基金项目申请起来比一般人容易得多,而如果你没有这种大牛导师的资源,要想从零奋斗,那么难上加难……
感慨五:社会资源时代的不均一性害苦了我们这些读博的年轻人
    就举我自己的例子吧!当初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如果不读研直接去工作,可能发展更好。那个时候,本科找工作还算比较容易,不像现在这么难,当时如果去一家还不错的企业,现在应该至少混个小领导,也应该能够凭着自己的财力买房买车了。这不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而是我大学同学中没有读研的同学几乎都是这样的发展。而等到我博士毕业的时候,社会上的工作职位似乎越来越饱和了,可能找的工作还不如本科时找的工作(我认识很多本科找到工作但是因读研放弃的人,研究生毕业之后找工作还找不到原来那样的好工作,他们感慨研究生真是白读了),此外,现在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正因为多读了几年书,错过了当时工作和买房好的机遇,以至于现在生活还比较艰难,未来只能等着申请两限房了,过着穷人的生活了。
    社会给富人的资源和机遇向来都是很多的,而社会给穷人的资源和机遇并不是在每个时代都是均一的,如果刚好赶上一个资源和机遇多的时代,可能并不需要很多努力就能成功;而一旦赶上一个资源和机遇匮乏的时代,那么付出再多的努力,做再多的挣扎,可能也是徒劳的。这就是穷人的命运,要靠天吃饭……
    现在的社会给年轻人的难道只有绝望吗?


寒门子弟没有春天?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71-473537.html

上一篇:为何这几天登录科学网之后很容易掉线?
下一篇:什么才是公平?

46 刘立 武夷山 刘安金 许培扬 陈安 曹广福 逄焕东 李学宽 吴吉良 刘洋 曹然 霍艾伦 吉宗祥 李阳 杨顺楷 夏志 文绍 张彦斌 于锋 陈儒军 陈金华 吴建军 张玉秀 苗元华 王启云 鲍得海 焦豹 刘光银 马国林 章成志 孙广东 李毅伟 李宇斌 黄锦芳 李健 梁进 彭真明 liguoshuai zzjtcm Imperfectionist opticssim outist silentyf zyt333 xxshe90 dreamworld

发表评论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