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力论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apple

博文

关于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若干认识问题

已有 3515 次阅读 2011-8-10 21:43 |个人分类:技术力论坛|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制造, 装备, 自主品牌, 集成创新, 国产化率

关于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若干认识问题

 

       当我们提到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历史的教训。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国门,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以强兵富国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从高价购买洋枪洋炮洋舰,到寻求“制器之器”,我们的先人走过了一段不应被忘记的曲折的自强之路。这段始于鸦片战争、终于甲午战争的近代史,留给我们后人的不应仅仅是屈辱,更应该是反思。

 

       当年肇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直接形成了西方列强的“高端装备制造”基础,与清朝的农业经济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质的优势。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较量、落后就要挨打的血与火的教训,警醒了当时的中国,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应运而生。我们近代先人的眼光并不差,从权宜之计的洋枪洋炮洋舰的购买,到长远之计的寻求“制器之器”的努力,相比于一百五十年后当今中国各地流行二十余年、以引进外资为主打、梦想以市场换技术的主流产业发展路线,孰高孰下,值得深思。现代工业文明,无论怎样划分发展阶段,其硬件支撑体系,始终是以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其根本在于“制器之器”,有无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的能力,是国家强与弱、先进与落后的分水岭。换用我们当下的话语体系,就是能否实现“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是我们实现真实的强国富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所必经的绕不开的关键环节。

      

       然而,当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时下流行的几个有问题的认识和概念,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加以重新思考和诠释,还原事物真实的一面,才能有助于我们布局谋篇、做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篇大文章。

 

       其一,“国产化率”。这是我国产业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用以说事的一个词,也是一个很有争议、很有问题的概念。国内很多企业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这个概念,对上忽悠政府、对下忽悠群众,掩耳盗铃般玩了数十年的文字游戏。例如,我国引进外资发展汽车工业以来,媒体报道取得的成就时经常提及国产化率达到80%,用以说明取得了巨大进步。这里,我们有必要问一问,“国产化率”具体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国产”是在什么层面上的“国产”?哪些部分是国产的?哪些部分是非国产的?各占什么权重?是量的概念上的国产化率?还是质的概念上的国产化率?如果关键的大脑和心脏依靠外资和进口,我们自己只能做些非关键的皮毛配套,关键的东西不能掌握、不能自主、不能自己做,即使国产化率达到99%又有多大意义呢?因此,“国产化率”是一个很容易成为忽悠国家和社会大众的概念。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有必要重新认识“国产化率”这个概念,在将来的话语体系中淘汰这个概念,使我们更接近于事物的真实本质。

               

       其二,“集成创新”。这是我国科技和产业界最近十多年来,逐渐流行的一个新词,用以说明我们有一种能力,叫做“集成”各种要素后实现“创新”的能力。对于这个概念的使用,应当具体分析其内容,一项“集成创新”到底集成了什么?集成对象来自哪里?集成的关键部件与核心元器件来自哪里?“集成创新”很容易成为无良企业避重就轻用来“圈政府钱的由头”。例如,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半导体行业,不仅仅包括属于高端装备的关键工作母机,还包括由工作母机生产制造出的各种基础元器件,从复杂的芯片到简单的电阻和电容,等等。若我们的科研和产业界在政府支持下去“集成创新”、发展半导体产业,从简单的电阻、电容到各种复杂的芯片,以及复杂精密的工作母机,都需要依赖进口,那我们的“集成创新”还有多大价值呢?目前的情况是,连最基本的高品质电阻、电容等基础元器件都要依赖进口,这样的“集成创新”和直接进口生产线来生产产品没有本质的不同。如果不能沿着产业链向上发展,不能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的能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是立足“自力更生”,而是依赖“外援”而非“内援”去做“集成创新”,则“集成创新”可以休矣!从现代工业体系的结构和发展进化来看,这里的关键,并不在于“创新”,谁先做出来的不是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我们也要有能力去“做”,而且能“做好”。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有必要重新审视“集成创新”这个概念,一定要把其“集成”的各个部分分解开来,仔细看看“集成”了些什么?“创新”在哪里?让我们不至于自欺欺人。

 

       其三,“自主品牌”。我国产业界最近二十多年来,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迅速觉醒,认识到“品牌”的价值,知名企业无不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形象。从根本上讲,“自主品牌”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屡屡发现有很多知名公司的“自主品牌”,实际上并不能“自主”。有些企业用不靠谱的“国产化率”和虚假的“集成创新”,花大力气宣传塑造企业“自主品牌”形象,用以赢得公众认同、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自主品牌”成为一块遮羞布。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自主品牌”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不能“自主”的“高端装备”及其“制造”,其“品牌”真实价值自然大打折扣。高端装备制造业应该追求真实“自主”的“品牌”效应,发展和进化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的能力,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回顾历史,才能认清现实。洋务运动殷鉴不远,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能也不应被忘记。我们的先人曾在屈辱中探索自强之路,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制器之器”的关口。现在,当我们面对同样的命题,在思考“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没有理由不拷问一下自己: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高端装备制造的表象是什么?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是什么?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的条件是什么?国家该做什么?企业该做什么?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62-473935.html

上一篇:三井帝国 全文下载
下一篇:你是什么样的科学家?

3 徐明昆 邹谋炎 吕佳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