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对学术,还要区别“有意思”和“有影响” 精选

已有 4011 次阅读 2011-8-20 23:0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学术, 影响, 有意思

对学术,还要区别“有意思”和“有影响”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20/2011 09:59:16

对学术,人们总是喜好用“高低”来说事儿,这个剖面很不好。因为学术上的各个科目有很多是无法取代的,从业人口的数量也不一样。比如从事蝴蝶分类 的(昆虫分类)的学术人口就很少,这些人不能与古生物分类的人去比高低。

但是说到影响力,那就很不一样了。比如前出的顾知微老先生,因为他的学问与找矿探油联系起来了,其影响力就不得了。老先生对矿藏形成的理论基本无知,石油形成的原因,地球上恐怕也无人知道。但是这些并不妨碍古生物分类对找矿的指导。这就是必须要发展各种学术的道理所在。

有些人不搞学术,听大家说牛杂志好就说好。其实,论文可以有“有意思”和“有影响”两个分类。如同“狗咬人”不成新闻一样,没有意思的论文也上不了“牛杂志”。只有“人咬狗”了,才有意思,才能有人瞩目。但是这样的事情只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并不能对人们(科研人)的行动产生影响。应该说,多数“牛杂志”的论文是有意思的。

当然,研究的最高境界是有意思有影响。这里不说“有意义”是因为“有意义”也被用烂了。大众时代需要的,基本上是瞬时的“有意思”,“有意义”与否都是一段时间的经验谈。“有影响”否的评鉴,一个是在时间轴上的,一个是从业人口数量上的评价。能形成一个学派无疑是个有影响的标志。比如说数学上的华罗庚,在世界上排名恐怕无法指望,但是在中国能形成一个派系,这就是“有影响”。高徒不见得有名师。培养一批弟子,让弟子们有饭吃,这也是种影响力。

“有意思”和“有影响”的事件很少,与其对立的,是“没意思”和“没影响”、但也必须默默无闻耕耘的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余的是“没意思”和“有影响”、“有意思”和“没影响”这两个分类。“有意思”和“没影响”的论文量是仅次于“没意思”和“没影响”一类的。再次是“没意思”和“有影响”的一类。比如化学炸药奖的日本人田中耕一,实验报告并没有发在“牛杂志”上,但是对大分子的质量分析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人们需要有“人咬狗”新闻。同时也要追求理解为什么“狗咬人”的事情。而这类学术研究,往往是被认为“没意思”而不被看好。

消停一些吧,“学术水平”的提法。这样说,就是“没有水平”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77760.html

上一篇:“经验”者,“经”过、“验”过
下一篇:米拉宝鉴:洋人的大学里,90%的教授不愿意当系主任

9 刘洋 蔣勁松 吴飞鹏 张志东 彭真明 lftkf wgq3867 bridgeneer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