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红绿两股力量“会师”弘毅生态农场

已有 4225 次阅读 2011-8-24 10:06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生态农业, 弘毅生态农场, 红色旅游, 绿色革命

曾彦
 
        8月20日,乌有之乡组织全国红色网友,赴山东临沂老革命根据地参观考察,开展红色生态旅游活动。次日专程来位于平邑县的弘毅生态农场考察。原中央政策研究室综合局局长张勤德、乌有之乡网站站长范景刚、安和四季健康联盟副总经理俞沧粟、山东省委党校教授戚桂峰、中国雷锋报社主编何朝海、山东省临沂市植物保护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张贵国等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红色网友12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平邑县卞桥镇镇委书记刘涛等领导接待了来访网友,并参加了安和四季绿色健康联盟弘毅基地授牌仪式。
       
        乌有之乡是当代中国著名左派网站之一,其倡导的“公平创造内需,正义创造财富,平等激发活力,自由享受激情”理念,代表亿万民众声音。中国众多著名学者在该网站辟有专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乌有之乡网站每日上网人数在20多万人以上,是中国一支重要的红色主力军。乌有之乡长期关注农业合作模式,推崇生态循环型农业,以民众的力量支持中国有机农业发展。
       
        弘毅生态农场是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设计,在山东省人民政府资金等支持下,创办的研究型实验农场。农场创办五年来,在生态农业理论、有机农业实践、有机农业技术集成体系等,走在了全国前面。农场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短短三年时间,坚持“六个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 将低产田变成了吨粮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山东电视台、Chinadialogue SciDev等国内外30多家媒体对弘毅生态农场做法进行了报道或评论。弘毅生态农场被网友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的“井冈山”,是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火种,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是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一只重要的生力军。
       
        安和四季绿色健康联盟在弘毅生态农场举行了生态农业基地授牌仪式。授牌仪式上,卞桥镇镇委书记刘涛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沂蒙山区卞桥镇是农业重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有丰厚的农业基础。地方政府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希望得到众网友支持,使弘毅有机农业模式在全国生根开花,使我们的食品更安全,人人吃得起,吃得健康。乌有之乡网站站长范景刚指出,乌有之乡的大部分红色网友,是国家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主力军,而弘毅生态农场的做法代表真正的“零污染、低排放、高产出”绿色农业力量。红色力量与绿色力量的紧密结合,可孕育出无限希望的生命力。
       
        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党校教授戚桂峰谈到,现代中国民众主人翁意识下降,都各顾各的一亩三分地,只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土地和环境破坏严重,这条路越往前走越难,所谓现代农业道路越难走就越能体会到毛主席时代农业政策的可贵之处。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城市,应从体制机制上改变目前农村一盘散沙局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蒋高明教授陪同下,网友们实地考察了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各项技术细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肉牛育肥技术、堆肥技术、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模式、林下养禽技术、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同时参观了村民们在科学家带动下,发展的秸秆养牛场、林下养禽、有机农田等等。
       
        驻弘毅生态农场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及硕士生韦继光、李勇、甄珍、博文静、孟杰、刘海涛,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及硕士生吴光磊、曾祥伟、郭立月、唐海龙、战丽杰、李占、丁娜等,及弘毅生态农场工作人员参加了上述活动。
 
图1  弘毅生态农场推出的有机面粉很快被销售一空
 
图2  研究生郭立月现场展示大型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图3  研究生孟杰在向来宾讲解有机玉米大田防虫措施
 
图4  全国各地红色网友相聚弘毅生态农场
 
(曾彦为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助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478937.html

上一篇:长春日报:告别“化肥依赖症”还需政府引导
下一篇:《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三十四:赤潮爆发频率加快

3 骆小红 武夷山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