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解读“论民间科学家队伍在中国社会中之壮大”

已有 2712 次阅读 2011-8-27 03:44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民间科学家, 饶毅

解读“论民间科学家队伍在中国社会中之壮大”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26/2011 03:54:14

论民间科学家队伍在中国社会中之壮大是王老师的博文。虽然被加了“精”,但是否能被人读懂镜某很是怀疑。

所谓“民间科学家队伍”,是说与“官家”的不一样的一个团体。这在“职业”的大旗下,本不是个问题。因为职业道德的约束是不论“外力”如何,职业人都以职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判断事物的标准,不能因为专业之外的其他原因,影响事物的判断。这种“职业性”的人群里,有神学、有史官,有医生,有法官。到了近代,有了一群叫“科学家”的人。

问题是国人的这类专业人士都喜欢被“御用”,都以被“御用”、能被“御用”为荣。这是个中国特色。欧人只有王而没有皇帝,被“御用”也不是只此一家,因此职业生态与国人的有所不同。

王老师有一篇文章说《饶毅:又一只扑火飞蛾》,说得入木三分。没有引用“精卫填海”的典,而用“飞蛾扑火”的说法,应该说王老师还是有所考虑的。不知引用此典时王老师是否也思考过“趋光性”的问题。

镜某以为,科学家的队伍是“官”、是“民”的属性并不那么要紧。要紧的是能够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并且有专业能力的集团。可惜,和平时代的选择倾向是听话第一、本领第二。所谓红就是听话,所谓专就是专业能力。战争年代的话,选择的标准恐怕就要变了。

“科学家的队伍”的提法覆盖面还嫌窄。“学术队伍”的提法就可以覆盖更多的领域。国人的学术队伍的能力显然不如“权术”的发达。“权术”的说法总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其实大可不必。曹操可以翻案的话,“权术”的说法也可以翻案。

镜某有些朋友,已经很飞黄腾达了。为官的经验就是: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不要求部下能成事儿,只要求部下不添乱。从北大当局的立场看,从台湾的署名到院士的闹剧,这些日子里,饶老师够能添乱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80021.html

上一篇:“铁道部要求年底前无事故”之“科学性”
下一篇:饶毅们还是认为“院士”是个个人的名誉

8 陈安 吴飞鹏 曹聪 罗渝然 朱志敏 刘钢 zzjtcm zhj7162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