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老教师的幸福感——教师节感怀 精选

已有 7801 次阅读 2011-9-10 07:46 |个人分类:教育随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感怀, 教师节, 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100个人可以有100个答案。

对于老教师来说,什么是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有名有利就是幸福吗?不是。进入我这个年龄段,只感到,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想想自己青年时代的名利观,不禁有点汗颜。

我现在觉得,每天有一群青年学子相伴,可以时时与他们切磋砥砺、倾心相谈,是一种幸福;在长长的教学科研生涯中,有一批心存高远的青年在自己周围(彼此的地理距离不成问题),听自己絮叨,与自己争论,共同探索科学真理,是一种幸福;无论在何时何地,常有年轻朋友在关心你、牵记你,是一种幸福;看到年轻一代经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我生也有幸,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直得到优秀睿智的师长们的关怀和指导。困惑时,有人指点迷津;畏缩时,有人循循善诱;失败时,有人激励打气;顺利时,有人鼓舞鞭策;得意时,有人提醒告诫。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扶,对我来说,是不竭的暖流,是动力的源泉。从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时代开始,我就想,有朝一日,自己有机会做老师,我要像我的师长那样,接过他们的接力棒,成为关心青年人的好老师。27年前,就是我国开始有教师节的那一年,我终于梦想成真,从科研单位转到了高校,成了老师。我就想,我应该遵循我的导师的教诲,成为教学科研战线的“铺路石子”。

经常听人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得有满满的一桶水。对于自己有多少“水”,我心里明白得很。由于自己早先努力得不够,我的学识能力远远不及我的师长。唯有通过终生学习,才有可能缩小一点差距,然而,差距一直存在着。因此,我认识到,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与新一代一起学习,平等地切磋学问。记住古训:“弟子未必不如师。”要在共同钻研新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不断前进。而且,我觉得师生相识相知是一种缘分。我珍惜这种缘分,因而,凡是在我的课题组呆过的年轻人,不论走到哪里,音问一直不绝,情分始终不断,而且眼见他们跨过一个个台阶,茁壮地成长起来,我从中享受了无限的温暖和幸福。想起在我昔日的研究生中已有十几位成了教授、副教授,我就有这种幸福感。在昨天的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看到我过去的一位硕士生,成了上海大学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我就有这种幸福感。在参加了表彰大会后,手捧学生献的花束,听到路人在说:“今天手里捧着鲜花的都是老师”,更增添了我这种幸福感。

开博之后,我结交了一批同龄的或年龄相近的新朋友,更多的是年龄比我小许多的年轻人,可以说是“广义的学生辈”吧!他们把我当作年长的挚友,向我倾诉心中的疑虑或烦恼,与我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比方说,他们拿到了青年基金项目,就在第一时间向我报喜,我也觉得比自己“高中”了还高兴。因为,我把他们当成了自己家中的晚辈。所以,与年轻博友的交流,增长了我的这种幸福感。

说真的,还有什么比目睹年轻一代的迅速成长更令人感到幸福?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一滴小水滴,微不足道。新旧交替,生生不息是自然规律。作为老教师,我最愿意看到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不断涌现德识才学兼备的英才!

 

写于2011910,第27个教师节



教师节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732-484741.html

上一篇:学习漫谈(61):把传统的“手工活”捡起来
下一篇:最好的科学是没有计划的——大数学家陈省身的真知灼见

39 武夷山 达虎 孙国成 尤明庆 程杨 张玉秀 钟炳 赵新铭 季斌 陆君安 徐长庆 刘用生 董志刚 丁大勇 吕喆 孟凡成 刘世民 胡俊平 赵明 刘建兴 杨新磊 阎建民 陈斌 吴斌 徐坚 唐凌峰 董焱章 许培扬 聂如松 郑坤灿 姚向峰 wgq3867 dashitou fqk6166 Runchiqian dreamworld mbb khphy chch7626bb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