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智慧城市背景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使用调查和长远发展规划

已有 3752 次阅读 2011-9-29 13:1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图书馆, office, center, 智慧城市, 阅览室

在设计一个调查表,哪位图情届人士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可以提供一些真知灼见? 在此表示热烈欢迎,如果有合作意向,也请留言。

智慧城市背景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使用调查和长远发展规划

 

刘玉仙

 

 

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2010830日,俞正声书记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20111月份,市人代会批准了上海市的十二五规划,在此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201197日, 上海市召开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员大会,成立了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小组,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的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建设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化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智慧城市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智慧城市是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城市,以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全面的感知与广泛的互联,利用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在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市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这一概念不但是依托于物联网、传感网、智能网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通过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传递智能医院等等,来推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浪潮。而且它也会对人类的文化、创意、艺术乃至于整个社会生活,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未来三年,上海的发展主线就是提升网络的宽带化和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在宽带化的基础上辅以wifi技术,把宽带进行无线化延伸,在人群密集地区和公共交通、行政办公、文化、体育、旅游、酒店等等八类场所,实现宽带的无线化覆盖。可以说,未来上海,网络接入对任何市民都不成问题。而网络的终端设备,电脑等也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日常家用设备和随身携带物品。

 

同济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除了给数据库检索教学提供场地,在大多数情况下,读者自主阅览,阅览室工作人员除了对打游戏等行为干预以外,基本不介入读者的阅览活动,更不用说针对某个特定问题展开讨论。除了数据库商偶尔推出的宣传推广本数据库的广告活动,电子阅览室很少组织组织读者开展阅读活动,所提供的服务还限于给读者提供网络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服务。在网络接入和终端设备没有大范围普及以前,免费得服务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免费的网络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服务已经不能吸引读者来馆阅读,而缺少用户,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就失去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数据库商所提供的数据库都是通过IP获取,整个校园内的电脑都可以获取数据库中的资料,本校职工甚至可以通过vpn来登录数据库网站,获取资料,更不用说现代开放获取的趋势,让很多读者可以绕过图书馆获取很多优质资源。

 

如此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图书馆似乎没有设立电子阅览室的必要。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是复合型图书馆,也就是电子资源和纸本资源并存发展,并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情况的一个观测窗口,是图书馆的一种重要的感知器官,如果去掉这个窗口,电子资源的利用只剩下一些数据,而更为生动的信息,比方,读者电子阅览的特点和兴趣转移等特点将无从观察。图书馆一些活动将失去平台,对图书馆功能开发,将是难以估量的损失。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进入两难境地。退无法退,而进又不知何去何从。

 

在这两难境地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机。首先,智慧城市不仅仅提供信息基础设施,还通过传感设备收集信息,并通过云计算和普适计算来分析数据,给人们的行为提供智能支持。一直以来,通过收集Data,获取information,分析并具有intelligent功能,并给问题提供solution是图书馆发展的理想。而智慧城市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智能信息分析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者一理想有了可以着陆的土壤。

 

而另一方面,从图书馆的核心是为学校的科研生产提供有效信息。科研生产是一种向未知进军的活动,是无法按照现有数据,通过简单的逻辑匹配来发现未知世界的规律的。但相关研究已经表明,科学发展也有一定的道路可以追寻,在科学发文和引文过程中,留下一定的踪迹,并通过相应的分析分析出其内在的规律。而阅览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发源,必然给数据分析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扩充。目前智慧城市仅仅是从动态公共的信息、卖场的信息、用户特征偏好信息来综合分析,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居民生活的智能化管理。而如果能够从科研进展的角度,结合动态的科技信息和科研人员的兴趣爱好,从确定性信息导出不确定的未知的判断,这不仅是对智慧城市的智能起到有益的补充,也将对人类文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这一功能现,虽然在逻辑上合理,是智慧城市智能因素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智慧城市的智能因素在特定场合应用的必然推论。但实现起来却有巨大的困难,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软硬件设备,管理运作方式,对图书馆员工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相对于目前的电子阅览室服务,这一服务,可以说是一个破坏性创新的过程,是由现在还不太成熟的技术引导而进行的发展过程。目前所包含在电子阅览室管理和运行中的因素,几乎都要推倒重来,所以,对现行管理方式下,调查用户对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情况,并从中得出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很难得出切实可行、并有说服力的结论。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可以从现在存在的矛盾入手,和读者潜在需求和主动性需求这两方面入手,从我们没有满足的读者需求方面来设计我们的调查方案,力图分析出电子阅览室发展制约性矛盾所在。

 

一是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软硬件配备方面。

电子阅览和纸本阅览有不同的阅览环境和阅览需求,电子阅览对娱乐消遣性的阅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纸本阅读对学术研究性阅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电子阅览对检索,查找相关文献是纸本学术研究性阅读的天然补充,同时也可以克服纸质资源携带不便的缺点,所以,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转换问题,以及软硬件设备是电子阅览室开展进一步服务的关键。

 

而一些智力支撑性软件,也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图书馆只有浏览器和阅读器这两种软件,只是底层的数字资源识别软件,没有智能支持,如何引进具有智力支持的软件,也是图书馆感知能力的重要窗口。

 

 

二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扩充问题

 

图书馆花费了大量资金订购了大量的数据,但对这些数据动态发展推介不够,更没有发掘内部的动态信息,文检课程也仅仅局限于数据检索技术的介绍,并没有抓住某个课题的前沿动态来推送相关知识,致使图书馆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而一部分随书光盘数据并没有格式化,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同时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进行,一些国际名校相继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机构库,有相当多优质资源可以免费获取,而这一部分资源在图书馆收集力度不够,也影响了资源的有效扩充问题

 

三是读者对电子阅览室的需求,读者对电子阅览室有过什么样的期待,曾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受到过什么样的挫折。

 

四是读者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任问题,他们是否相信图书馆员能够提供一些真知灼见?对图书馆员所提供的那些知识他们认为是可以采信的。

 

五是阅览管理问题:包括娱乐性阅览和学术性阅览的冲突和融合问题

阅读过程的组织和干预问题,对开展主题性讨论的态度,时间要求等。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5715-491688.html

上一篇:有关智慧城市的一些网址
下一篇:我真的是个夜猫子型的

4 许培扬 李学宽 李宁 fishman93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