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经济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indlight 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三个变量互相制约和发展。

博文

06年新药研发的现状其结构性的问题比较突出

已有 3208 次阅读 2011-10-2 08:34 |个人分类:经爱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经济学, 工作, 生产, 新闻报道, 中国的发展

赵凤光

06年参加丁香园讨论时的发言

http://xdrug.dxy.cn/bbs/topic/5905538?tpg=$tpg&ppg=6&age=0#0

经济学有一种观点叫做结构性问题,新药研发的现状其结构性的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对症下药。我的功力有限,仅举几个结构性的问题,其数据来源还是道听途说,但基本方向还是应该可以的。

首先是新药研发的概念,中国的新药概念与美国的不同,这个新药审批的数量就没有可比性,需要大家搞清楚这个数量级才有意义继续进行下去,有时间和有经验的战友可以总结一下这个问题,定量准确了才能定性。这个结构性问题应该要认识清楚。

其次是新药研发在中国的发展阶段问题,中国的医药工业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属于国内相对领先的行业,我的老师研究在20世纪末中国的医药工业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期阶段,这个从中国的医药原料生产(好像是产能严重过剩,还有不少的新的药厂投入生产),制剂生产,消费能力等等有一定的数据支持。这几年没有关注这个专业研究,不知现在怎么样了,单从新闻报道里感觉应该进展不大,落后印度的发展。而各个发展阶段,新药研发的能力和市场其份额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个也有人做过工作,大家可以找一找。在中国整体迈入现代化国家之前,医药行业应该是先行行业,就如沿海地区先行进入现代化一样。那么应该与发达国家接轨,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

第三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很严重,医药行业是跨国企业最先进攻的行业,对于中国自主行业有一定影响,但知识产权问题还是表征,经济学的研究,还是中国的医药企业集中度严重不足,而新药研发有明显的阈值效应,当行业4厂集中度和8厂集中度高于一定数额(这个值我不记得了,大家可以找一找)医药行业的专利申请才具有明显的爆发,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新药研发的70%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是不能成功的。而这个数据在中国是多少,也应该有一个数据。这里也有一个中国的新药研发与美国新药研发的市场份额比较问题,以及中国医药行业与美国医药行业比较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新药与通用名药的市场结构问题,不能自主创新一强调,就封杀了所有老药或者通用名药。美国医药市场占世界的份额很大,中国可以效仿印度,新药做不动,原料药和通用名药先进入去分一羹。

我对新药研发的整体判断还是乐观的,这个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是中国整体的gdp占全球的比重逐渐回升,虽然没有唐明时代那么高,但这几年的发展还是有的。
一个是医药行业在中国gdp的比重逐渐增高。这个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发达国家的经验的。这点意味着新药研发在中国的市场也是处于上升态势的。

但新药研发在中国有一些虚假繁荣,如果单以新药申报数据来看。但如果以研发人员工作量,新药研发的整体投入,新药研发的产业化水平来看,我认为中国的新药研发还不是很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除了上面提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新药品种为什么这几年好卖,我以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要想富,办药厂,这个80年代的问题,造成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的小药厂,而后续的gmp改造,淘汰了一大批药厂,但还是给gmp改造成功的药厂一个硬指标,必须要有新药证书,这个政策给了新药研发的一个虚假的繁荣空间,这个几千个证书的要求,应该有不少人受益了。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的药品定价计划体制,这个问题我在药价虚高-药品价值链一文中作了一些分析,当时有一点影响没看到,但最近sfda已经做出了要求,就是通用药品,不得以新商标为由提价,或者说简单的剂型改造即提升价格。我在10年前上本科时,就知道中国的原料药与剂型比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认为增加剂型应该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方向,就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但没想到企业为了逃避政府采购,通过这个改剂型的方式来争取新药定价,不知现在这个剂型比是多少了。这个也给新药研发的带来一定的虚假繁荣空间。
这上面的结构性问题肯定都是要解决的,医药分家,打击商业贿赂,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对医药行业和新药研发都是好消息,给真正的新药研发机构和从业人员带来更好的生存环境。
这几条路一断,带来中国的新药研发人员结构性的失业,简单的改剂型或仿制人员的生存空间肯定有很大的压缩。这些人需要尽快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的新药研发市场要求。

由于没有数据支持,我的判断不一定准确,但直觉新药研发应该是更好的前景,而将来可以以我们现在描述美国的新药研发和医药市场的特征来说,那就是重磅炸弹式的新药出现,和几千个博士才能研发成功一个新药的,摊到个人来说,可能一辈子也碰不上一个成功的新药,但对于新药研发人员来说,这个行当还是可以混饭吃,可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而新药研发人员可以在跨国企业就业,这个市场也会有很大的空间的。
新药研发将真正体现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高利润的行业特点。    

 

第二次发言

本来还想大修一下,不过也好,就算补充几句话,另开一段。我这几年的学习,包括在丁香园的学习和自学,学会了一些诡辩或者看问题有些偏门。但可能与众不同。

一个主要的思路就是看一个人说话的目的是什么,要看到他代表着的利益体是什么。另一个就是对经济学概念的学习,发现经济学不止有一个变量可作文章,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三个变量互相制约和发展。科学将有限的资源逐步变为无限,经济和政 治手段来(市场与计划)来调配资源,道德文化宗教等把无限的欲望逐步节制或转移,且听后文分解。

利益体,毛主席讲过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想问的是这些利益体所要遵循的经济学规律以及做事原则是否一致,我现在认识到的利益体包括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个人。比如为什么,老师叫我们不要撒谎,而国家的间谍们所做的就是在欺骗敌人。都是经济利益体,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做事原则。
我从93年上大学开始接触到经济学时,与同学在卧谈会上讨论的这个问题,13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而且好像问题越学越多,前面的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前面的问题只是一个空间地域的划分,写完硕士论文,主要内容是一个中药研发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又发现一个时间上的划分,新老利益体的遵循的经济学规律以及做事原则是否一致。以上这些问题谁能指教,请不吝赐教。我们可以另开新贴讨论。

转回本题,我没有上面问题的答案,但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在上面的帖子里提了一些,我以为要给定新药研发的定义,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搞清这个利益体,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行业层面,一个是新药研发的单位或企业,一个是个人,而个人又分为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对于他们,这个题目有些答案是相同的,但有些答案是不同的。
国家层面有军事与政 治斗争的要求,要求自主创新。
而行业方面在加入wto后,实际上很多已经全球一体化了,中国的医药行业外资比例,中国的市场份额有多少是外国的,世界的市场除中国外有多少是中国的,中国人在世界医药行业的就业情况,外国人在中国医药行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上面提到的国家gdp的相对比例以及医药行业与国家gdp的关系。医药行业的情况搞清楚了,作为医药行业一部分的新药研发的份额和发展途径就相对明了一些。但这个问题由于其错综复杂,就如本题一样,帽子太大不容易看清,或者说这个新药研发的未来,如果不搞定利益体,我以为是个伪问题,没有持续深入讨论的可能。

对于新药研发单位,又分外资,内资,国外与国内,民营,国有,他们的未来怎样。我以为还可以扩展讨论下去,但这个帖子里我就不再讨论了。

而对于个人,上面的帖子里提到了,会出现结构性的失业问题,就如东北的一些资源性城市资源枯竭,矿工们如何转移就业问题,这个问题也很大,如果能自由迁徙,我们就去美国了,但不能怎么办?我们这些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是否适应新的形势。有没有这么大的就业空间。

非从业人员的要求到可以几句话的说一下,不劳而获,不尊重知识产权的日子,只是眼前痛快一时,长久就还是自己埋单了,出江湖混得,迟早要还的。那么尊重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经济下所有人都一定要做的事了。那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候,我们对中国的新药研发和世界的新药研发期待是什么,这些人对新药研发或医药行业的消费能力怎么样,也决定了新药研发的未来。

技术创新学引入国内也有20年了,在国外也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医药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创新推动型的行业,除了上面提到的医药专利的阈值性特征。我的朴素的理解是,医药行业为什么不是需求拉动型的市场,就如棺材铺的老板不能为了扩大生意去创造需求,去杀人,医药行业不能为了自己行业的生存去让人得病。

但为什么说技术创新推动型,就在于需求存在了很久,已经发现不了需求对于专利的引导性,sars的到来,不过是又一次验证了这个话题,有人很快就申报了专利什么sars疫苗和治疗,但新药研发的长周期决定了,很多是伪造的,难以普及和迅速工业化的。真正认可的疫苗隔了多久才出来。而发挥作用的还是管理手段和其他技术手段。
那么对于新药研发的参与者来说,不要寄希望于类似脑x金的生存方式去创造,还是要致力于解决和发现真正的需求,在找到需求之后,新药研发人员所要做的就是尽快遵循知识产权游戏规则,推出新技术来满足这些需求。这里企业家的作用也要更好的发挥,曾经看过一些文章对重磅炸弹药物的推崇,但这种药物的产生不要完全寄希望于新药研发人员,而是一个知识产权完善的制度下,有钱人的游戏,甘于冒险的企业家所做出的长期投资所产生的。真正一个国际专利覆盖全世界的代价不是一个几千万营业额的企业所能承受的,这个意义上的新药研发人员也很难有希望如比尔一样的暴富可能。所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top1当不上,能保持自己在top10 或top100里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了。                                            

 

第三 部分的回答

一个学科能用量化指标或者能用数学说话,说明这个问题就成熟了。

建议这个讨论除了大家发发牢骚或头脑风暴,最好收集和形成一个比较公认的数据体系,丁香园也可以形成这个基于自己内部人员的一个季度或年度调查报告。

我想到了这几个方面,欢迎各位拍砖补充。
中国新药研发的从业人员数量,待遇,新药研发的人员结构(注册,知识产权,试验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等),中国新药研发的平均成本,平均周期。新药研发的技术路线,仿制药申报的比重,市场的比例(金额,品种),中国新药研究的产出水平(专利,申报临床数,生产数,销售数,盈利数,商标数)等。这些是一个宏观的数据。

经济决策说到底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选择。

中国的制度漏洞给了一些人投机的成本,这些漏洞的机会逐渐在消失,那么影响一个企业家的投入新药研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权重又是多少。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还有那些微观成面的因素,请各位补充。
我认识一个风投老总,他总体上对医药行业是悲观的,主要因素就是商业贿赂问题,这个无底洞是投资者很难预见和不可控的。

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中国的新药研发可供选择的市场空间,与自己的技术资源特长空间重合度怎样,还是大家都没有创新的积累,可以什么都能做。这个细分市场的空间,和各个细分市场的top5企业或研究所,又没有数据。

你的合作伙伴是不是最优秀的,决定了你是不是最优秀的。这个竞争或圈子的门槛在中国是需要多少代价。

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才能有效传递信息,大家才能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542-492511.html

上一篇:你会投诉反馈吗?质量从我做起
下一篇:凡事预则立,动手能力,眼界问题等,什么是组织能力试论之一

4 陈小润 张天翼 武夷山 蔡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