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被斥为“伪科学家”却获得2011诺贝尔化学奖

已有 4719 次阅读 2011-10-6 07:53 |个人分类:新观察|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准晶体, 2011诺贝尔化学奖, “伪科学家”

2011年10月5日公布的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工学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达尼埃尔·谢赫特曼(Daniel Shechtman),获奖原因是因为发现准晶体。但在近30年前,谢赫特曼的这一发现曾“极具争议”,被称之为“伪科学家”,一度受到“劝告”,希望他脱离研究小组。
达尼埃尔·谢赫特曼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现为以色列海法市(Haifa)以色列工学院工程材料系教授,是美国能源部阿姆斯实验室(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Ames Laboratory)的合作伙伴以及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教授。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将一人独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奖金。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声明中说,获奖者的发现改变了科学家对固体物质结构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态物质的构想”。准晶体,或称准结晶体,异于常规晶体。准晶体是一类不具备晶格周期性、却显现长程有序性的固体材料。所谓长程有序性,在某个方向上往往以无理数序列的方式表达,而序列则像无理数一样无限不循环。
更多信息请浏览官方网站: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2210-493676.html

上一篇:3位科学家荣获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一篇:介绍一种方正书版大样转化PDF文档的简便方法

4 许培扬 李学宽 罗渝然 何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