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金属玻璃的奥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lglass 金属玻璃是自然界的瑰宝。

博文

浅谈中国期刊的现状

已有 6961 次阅读 2008-12-3 09:49 |个人分类:科研生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研, SCI, 中国期刊

 

最近,科学网博客关于中国期刊的现状问题的讨论日益激烈,更有激进者认为中国期刊的最终命运会消亡,你方唱罢我登台,讨论得极其热闹。编辑评价当前的办刊环境之恶劣,投稿人评价当前审稿效率低、见刊速度慢,审稿人认为现在的稿件质量日益下降,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对当前中国期刊的运营氛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且这个讨论日益充满火药味,在这里,我只是想从自己的角度来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国内刊物的质量良莠不齐。国内刊物总体质量不高,也有为数不多的刊物追求自己的办刊理念,这些年,刊物办的有声有色。就本领域而言,《金属学报》给我的感觉是:审稿人严格、编辑负责、见刊有效率。但是,我曾经投过另一个国内SCI期刊,审稿很快,1个多月就回来审稿意见了,审稿专家的意见非常中肯,然而,发出去修改稿之后,过了近两年才正式出版,见刊的速度之慢让我决定:以后再也不能给这个刊物投稿了。

国内刊物没有自主权。他们大多依附于某个研究机构,没有自主权,而且,仅仅只拥有一个或者两个刊物的研究机构或者单位颇多,可能这是中国特色的办刊模式吧。刊物所依附的部门林立,主管单位交叉,可能有些期刊想努力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没有办法改变当前这个大环境。

国内刊物刊登的稿件质量日益下降。现在的稿件质量比以前要相差一大截,而且这个趋势日益明显。很多稿件只是将一些基本的实验数据简单罗列,没有对结果的深入分析与阐述,有些作者为了达到他们所在单位的评价标准,将本来是一篇好好的文章生生地掰成两篇或者多篇。此外,好的稿件大量外流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国内刊物普遍办刊意识跟不上时代。国内期刊办刊没有透明度,很多暗箱操作,作者不知道自己的稿件进展到哪一步了,只能自己干着急,或者给编辑打电话,让编辑不胜其烦。国内期刊信息化程度不高,例如,中国期刊网的读者面狭窄,只是面向中国的研究人员,海外华人很少了解到中国的期刊。另外,中国期刊没有像大多数国外期刊一样,一旦接受,过一段时间就In press,这样,很多读者可以提前看到一些自己心仪的稿件,提前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此外,部分期刊编辑不负责任,水平不高,办刊氛围不佳,人情风盛行、经济至上主义盛行等等,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很多期刊为了挣钱,利用当前企业人员、科研单位研究人员晋升职称的压力,办一些稿件质量差的特辑来谋取经济利益,降低了刊物的总体质量,这些都是一些现实情况。

本人认为,当前对于科研的评价体系-----SCI主义------是失败的,使得科研人员自从上了科研这条船,就不得不拼命写文章,削尖脑袋往高影响因子的刊物投稿,有了一点结果就要发文章。很多单位对于发表SCI文章有奖金,而国外的期刊大多都是SCI,而国内的期刊只有少数是SCI,造成大多数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投向国外期刊。另一方面,基金都需要写年度报告,而且有严格的考核指标,科研人员为了完成该指标,就只能靠着一点点的实验结果凑出一篇文章,造成稿件质量日益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管理层面上找原因,尽快改变这种“唯SCI主义”评价体系,尽早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科研评价体系。成立几个大的出版机构,改变当前山头林立的现状,改变期刊当前各自为战的环境,大家劲往一处使。将国内期刊尽早国际化。大禹治水,是疏不是堵,不是将投往国外的稿件硬生生堵回来,国内期刊的质量才能上去,而是让国内的期刊尽快走向世界,来吸引更多国际稿件,同时,让中国的稿件也面向世界,这样,很好地“走出去”,才能更好地“请进来”,我也看到有人在博客里面提出让国内的编辑或者期刊负责人去国外刊物交流一段时间的好建议。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一方面,编辑建立好一个完善的审稿人数据库,库里面包括审稿人的水平、审稿速度、审稿态度等等信息,这些审稿人库信息完备,能够为高质量的期刊提供更多的保障。另一方面,编辑的专业水平需要提高,这样,可以在编辑手中将一些不合格的稿件直接退稿,这样就减轻了接下来的工作量。编辑还要尽量杜绝人情关系,看淡经济利益。

近些年,科研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国家给科研投入的钱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对科研人员晋升职称的评价指标也越来越高,硬性规定必须要在国际期刊发表多少篇SCI文章,此外,随着国家不断扩招,研究生的数量逐渐增加,同时高校对于研究生毕业的标准水涨船高,这也造成了现在中国的稿件数量的井喷。研究生的扩招,导致一个导师辅导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导师没有时间给自己学生的文章把关就让他投出去,或者学生为了早点毕业,没有告诉老师就自己投了文章,这也就造成来自低年级研究生、博士生稿件的质量大幅度下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宏观科研氛围陷入了怪圈,科研畸形发展,导致稿件质量下降,中国期刊质量下降,作者不满,编辑不满,管理层也不满。但是我仍然固执地认为,这个现象会逐渐改变。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m.sciencenet.cn/blog-93842-49539.html

上一篇:惰性
下一篇:人生规划

6 刘进平 王德华 何天贤 何学锋 胡健波 董洪光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