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2006年度北京医药技术市场发展报告(三)

已有 2658 次阅读 2011-10-12 14:24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北京, 中药, 技术市场, 化学药, 生物药

(接上一篇)

 

三、北京医药技术市场发展趋势与策略

1.总体未来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开发服务发展势头强劲

预计未来北京市医药领域技术市场仍然会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尽管近六年来北京医药技术市场成交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49%,但是与北京市近六年29.56%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相比,仍然稍显不足,但也说明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此外随着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修订,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将在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新药技术开发这种技术交易形式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得到稳定的增长。

 同时,由于国内外制药企业都同样面临新药创新的成本、风险、时间和监管等多重压力,国际新药研发的外包服务逐渐向中国转移成为必然趋势,而制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而对专业的研发服务依赖性也将越来大,因此,新药研发服务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新药技术开发合同及其服务合同往往又难以绝对区分。

 

2.新药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继续增长,但需提防“双刃剑”

随着国际制药企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技术联盟和研发外包等多种形式,逐步将新药研发业务(包括核心技术)向中国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研发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转移,以及国内具有实力和远见的制药企业通过技术许可方式与国外小型研发公司、科研机构、大学等开展新药技术创新活动日益频繁,新药国际技术转移业务将成为未来医药技术市场中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但另一方面,近三年涉外服务项目未有一项涉及专利内容,并且还存在巨额关联交易现象,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医药外包服务产业的同时,亦需保护好自身切身利益,并做好国内专利技术的国际转移尝试,提高我们的外包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

加强新药国际技术转移,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已成为未来提升北京医药外包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政府未来制订有利政策,积极鼓励国际制药公司通过技术联盟或研发外包形式,开展与国内制药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同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制药企业或研究机构通过技术许可方式,引进创新药技术,通过提高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开发真正新药。

 

3.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将愈来愈多进入技术交易市场,但前提是政府需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力度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以来,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医药领域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但时至今日仍难以形成气候,计划项目在北京市医药技术转移方面的表现并不容乐观,对技术市场贡献率低的现象仍然存在。

当然,从2006年的技术市场统计数据来看,此种现象已略微有所改观,呈现出快速反弹的势头。说明政府对该问题的认知与解决意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政府科技投入导向和科技项目监管力度逐步改善的前提下,加之未来已经获得政府经费支持的医药类计划项目将逐步成熟,预计政府科技计划项目进入技术市场的步伐也将逐渐加快,规模亦将逐步扩大。

 

4.新药专利技术的转移和商业化应用成为必然趋势

我国制药工业在经过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后,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即将出台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创新低水平的重复问题有望得到进一步治理;同时,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政府、企业对专利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应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药专利(包括PCT专利)技术的转让、技术许可和合作开发等将成为必然趋势。

 

5.积极引导和支持北京新医药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北京医药技术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北京新医药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除建立健全各类新药临床前研发技术平台、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外,还必须尽快建立和大力发展新药研发信息和策略技术平台、技术合作交流信息平台、技术评估平台、技术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平台等。

 

总之,未来首都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需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和技术转移,提高医药技术转移的含金量,充分利用首都新药研发资源优势,通过构建完整、高效、优价的研发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新药技术市场规模,形成首都医药技术品牌效应,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的先导作用,并通过培育成熟的技术市场,催生我国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完)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3911-495995.html

上一篇:2006年度北京医药技术市场发展报告(二)
下一篇:电视剧《那些年,那些事》在北京文娱频道热播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