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uan

博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年会.长沙2011.10.17-22——岩石圈动力学

已有 4556 次阅读 2011-10-15 08:57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style, 年会, class, border, 动力学


第八专题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召集人:蔡永恩   石耀霖

会议时间:20111019-10月20  会议地点:第十二会议室

主持人: 石耀霖

 

报告题目

报告人

8:00-8:20      

1

日本本州9.0级地震变形及其对中国临近地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斯奇

8:20-8:40      

2

日本东北地震波传播并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尹凤玲

8:40-9:00      

3

日本东北9.0大地震的同震形变和库仑应力研究

孙玉军

9:00-9:20

4

关于三维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中边界条件取法的讨论

石耀霖

9:20-9:40      

5

位错理论中考虑地形效应的数值模拟——以直立走滑断层为例

林晓光

9:40-10:00     

6

余震触发的动力学机制及其理论模型

胡才博

10:00-10:20    

7

汶川地震孕育和断层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朱守彪

10:20-10:40    

8

中国东南沿海潜在海啸灾害分布的数值模拟

景惠敏

10:40-11:00    

9

基于GPS资料反演中国大陆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

 

11:00-11:20     

10

三峡水库蓄水及水位变化对库区地震活动性影响特征的数值模拟

 

11:20-11:40   

11

D"层生热率的三维数值模拟

程华冬

11:40-12:00   

12

上地幔350km附近低速带成因分析

周晓亚

 

 

 

 

主持人: 蔡永恩

 

报告题目

报告人

14:00-14:20   

13

宁武万年冰洞持续存在的机制的数值模拟

杨少华

14:20-14:40   

14

预条件最小残差法GPU求解器用于含有泡状体的Stokes流体问题

 

14:40-15:00   

15

华北克拉通太行山构造带形成数值模拟研究

刘善琪

15:00-15:20    

16

数值模拟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热对流侵蚀减薄机制

乔彦超

15:20-15:40    

17

克拉通岩石圈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王永明

15:40-16:00    

18

高温高压下橄榄石的弹性性质研究进展

朱国臣

16:00-16:20   

19

黑云母粉末样品的流变现象

 

16:20-16:40   

20

基于并行CPU-GPU平台高温高压岩石内水输运机理研究

朱伯靖

16:40-17:00

21

破裂影响在钻孔地应力测量中的数值模拟

 

17:00-17:20   

22

利用地形及Moho面起伏数据确定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研究

 

17:20-17:40   

23

高温高压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新方法及应用

吴忠庆

17:40-18:00

24

生成球体六面体有限元计算网格的一种优化方法

 

 

 

 

 

主持人: 张  怀

 

报告题目

报告人

8:00-8:20   

25

金星全球陨石坑分布及其地质历史和动力学含义

翁辉辉

8:20-8:40      

26

相变对金星地幔对流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

 

8:40-9:00

27

2011年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起的地球内部同震变化

 

9:00-9:20      

28

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流动的充分及必要条件的数值模拟研究

 

9:20-9:40      

29

数值模拟超大型撞击事件对火星亚临界发电机的影响

王天媛

9:40-10:00     

30

利用3-D FEM+FDM方法模拟地壳中岩浆传播-以长白山火山为例

 

10:00-10:20    

31

大型走滑活动断裂带对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陈连旺

10:20-10:40    

32

汶川地震周围的地壳应力场及震前应力方向集中研究

万永革

10:40-11:00    

33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板内应力场数值模拟与地震频度分析

 

11:00-11:20     

34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小尺度对流及地壳底部应力场

 

11:20-11:40  

35

汤加-斐济地区300km速度界面的转换波证据

周元泽

11:40-12:00   

36

SScS震相的波形分离方法

俞竹琳

 

 

 

 

主持人: 朱守彪

 

报告题目

报告人

14:00-14:20   

37

粒度对橄榄石蠕变机制的影响

马麦宁

14:20-14:40   

38

橄榄石导电性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

郭颖星

14:40-15:00   

39

高温高压下黑云斜长片麻岩电导率的实验研究

李丹阳

15:00-15:20   

40

天山造山带构造变形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雷显权

15:20-15:40    

41

部分熔融岩石波速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孟祥翠

15:40-16:00    

42

地震地热说原理与应用

陈立军

第九专题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李惠民   张忠杰

会议时间:20111019-20  会议地点:第十一会议室

主持人:李惠民  张忠杰

 

报告题目

报告人

14:00-14:20   

1

欧亚大陆及周边海域瑞利面波层析成像          

蒋科植

14:20-14:40   

2

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三维岩石圈结构

安美建

14:40-15:00   

3

中国大陆地区瑞雷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潘佳铁

15:00-15:20   

4

中国大陆东南缘三维岩石圈结构的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

郑洪伟

15:20-15:40    

5

中国大陆上地幔各向异性和大尺度壳幔变形模式

王椿镛

15:40-16:00    

6

基于多种资料构建首都圈地区三维速度模型

 

16:00-16:20   

7

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强度结构及重力异常特征

 

16:20-16:40   

8

背景噪声和地震面波联合反演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

李皎皎

16:40-17:00

9

应用接收函数研究云南腾冲火山区地幔转换带厚度

段元泽

17:00-17:20

10

接收函数法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岩石圈结构

 

17:20-17:40

11

体波接收函数波形与面波频散曲线的三维联合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应用研究

 

17:40-18:00

12

新疆地区S波分裂研究

冯强强

 

 

 

 

主持人:李惠民  张忠杰

 

报告题目

报告人

8:00-8:20   

13

天山和周围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

刘文学

8:20-8:40      

14

天山—塔里木盆地接合部莫霍面深度研究

赵炯洋

8:40-9:00

15

藏北高原地震活动性分析

邹长桥

9:00-9:20

16

阴山造山带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深部地壳的重力场特征与密度结构

张永谦

9:20-9:40      

17

川西地区基于环境噪声的高分辨率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成像

 

9:40-10:00     

18

银川盆地上地壳三维地震走时成像

田晓峰

10:00-10:20    

19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带中北段地壳间断面结构探测研究

陈九辉

10:20-10:40    

20

汶川-映秀断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

于常青

10:40-11:00    

21

川滇地块的挤出及其牵引作用:论龙门山断裂带及汶川地震的大地构造成因

王二七

11:00-11:20     

22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S波分裂研究

李永华

11:20-11:40  

23

利用噪声层析成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结构

房立华

11:40-12:00   

24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深部密度结构研究-地震重力资料的综合解释

 

 

 

 

 

主持人:李惠民  张忠杰

 

报告题目

报告人

14:00-14:20   

25

川滇地区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研究

 

14:20-14:40   

26

基于重力均衡数值模拟的龙门山地壳流变性研究

皮娇龙

14:40-15:00   

27

2011年盈江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张广伟

15:00-15:20    

28

2011310云南盈江5.8级地震成因初步探讨

雷建设

15:20-15:40    

29

基于球冠的卫星重磁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杜劲松

15:40-16:00    

30

重力异常多尺度反演研究及应用

侯遵泽

16:00-16:20   

31

Westaway下地壳韧性流动耦合模式: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王安国

 

 

 

 



https://m.sciencenet.cn/blog-567948-496986.html

上一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年会.长沙2011.10.17-22——深部探测技术
下一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年会.长沙2011.10.17-22——仪器部分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