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的呢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ephenCatholic

博文

[文摘]关于基督徒的祈祷

已有 2629 次阅读 2011-10-26 17:09 |个人分类:Catholic|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style, color, class, 信仰, 文摘

    祈祷是最为基本的宗教行为。祈祷意味着人接受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承认自己是一个被创造的、依赖天主的、以天主为目的存在。祈祷建立于这样的信仰之上:即天主是临在于世界之中的,祂关注着祂所造物的需求并为他们的利益而行动着。天主的人格性临在召唤着人们做出回应。这种回应是多种多样的:从热烈的祈求到绝望的抗议,从近乎不敬的论争到对天佑的平静依赖,从崇敬、赞颂和感恩到谦卑的忏悔。不过,在形式的多样性之外,祈祷的特征总是对天主仁慈的依赖和在万能的上主面前的敬畏感。

    对于基督徒来说,祈祷表示出他们对于一位爱人的、仁慈的、友善的天父的信仰。耶稣的祈祷的明确特点就是对于天父的绝对依赖。他同天主的交流恰如孩童与父亲的交谈。教会就继承了这种对天父的仁慈与权能的确信。新约的祈祷的特征在于和基督的密切关联,而接近耶稣也使得人们得到祈祷的途经。……

    祈祷的动机可以是崇敬、赞美和感恩,也可以是祈求、代祷和赎罪。崇敬、赞美和感恩的祈祷主要侧重于天主的荣耀。它是人对天主的爱心和虔心的表达。而另一方面,祈求、代祷和赎罪的祈祷更直接地集中于人的需要,尽管它也同样把光荣归于上主。其中,对天主的爱、祈求的希望是首要的。恳求式的祈祷最为适合于人的尘世的存在。它将人的注意集中在对神的完全依赖上,意识到这一点就构成了宗教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

    就祈祷是一种同天主的亲密关系而言,做祈祷的人将他的全部生活都投入其中。一个人的所有忧虑、满足、恐惧与欢乐都应该成为同天主交谈的内容。这赋予信徒一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同事件本身保持某种距离,并以更大的客观性和平静心情审视这些。在祈祷中将问题带到天主面前“意味着我们在处于困难关头的时刻,并非是单枪匹马,而是同祂有紧密的关连,并且我们知道,我们能够将我们的未来寄托于祂”。

    有时人们提出反对意见并认为,在祈祷中人们不是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而是在天主那里寻求庇护。在关键时刻这一点尤为明显。因此,祈祷成了个人行动和努力的替代品。当然,这种反驳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祈祷的形式,比如它不适用于崇敬和赞颂的祈祷,只是针对某些恳求式的祈祷。的确,以在祈祷中寻求庇护来代替个人的实际努力(比如代替对某次考试做出充分的准备),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方面,“无论我们怎样反对那「以天主和祈祷来弥补人性知识和行为的缺陷的做法——这种反对是正确的——但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些缺陷的存在。”这些缺陷与局限源自人在本质上的有限性。在这种情况中,信仰和祈祷最有意义地表达了人对天主的需要。人的贫乏唤起人对祈祷的抉择,但在这个抉择中“具有一种内在的解放和镇静自若之感。在《圣经》里,祈祷的这些结果被称为欢乐与祥和”。……

    对天主的虔心以及对自已精神益处的关注,自然会激励每一个基督徒和敬畏神的信徒去经常地、定期地祷告。

    基督教的道德精神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晨祷、晚祷和餐前祷告的习俗。尽管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但这些祈祷同基督教虔敬传统的联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他们认为不忽视遗漏它们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即或有偶尔的疏忽不是罪,但完全忽视它们或长时期地弃而不顾,势必会有损于人的内在生活,因此我们也不能赞同这些。

    家庭应当养成并保持共同的祈祷习惯。在早晨和晚上同孩子们一起祈祷的习惯,以及在就餐时共同祈祷的习惯,都值得大加褒扬。在一个不再共同祷告的家庭里,基督的精神就会渐渐衰竭,并变得越来越世俗化。

 

 

——————————————————————

基督宗教伦理学

[德]白舍客 著

静也 常宏等 译 雷立柏 校

卓新平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7633-501286.html

上一篇:晕:关于译者
下一篇:[文摘]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4 刘洋 曾新林 张伟 王春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