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人生感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jxie 中国科学院 工学博士

博文

IDW’08会议报道之关于日本人英语的故事 精选

已有 7384 次阅读 2008-12-8 13:2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英语口语

 
IDW虽然是一个国际会议,但主要是由日本的信息显示学会(SID,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牵头的一个专业会议,所以每年的12月份在日本举行,参加人员也主要以日本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为主,其次是来自韩国、中国台湾、欧美等地的学者。每年参加的人数一半在500人左右,今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参加人数也减少至300人左右。于是,荧光粉分会的会长 – 静冈大学的退休教授中西洋一郎先生 – 以发邮件形式和在11月28日的荧光粉同学会演讲会上呼吁大家积极参加,以应对今年参加人数的不足。
会议的主题都是围绕显示科学与技术,包括 LC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Active Matrix Displays and Components; Plasma Displays; EL Displays and Phosphors; Field Emission Displays and CRT; Organic LED Displays; 3D/Hyper-Realistic Displays and Systems; Applied Vision and Human Factors; Projection and Large-Area Displays and their Components; Electronic Paper; MEMS for Future Displays and Related Electron Devices; Display Electronic Systems。另外还有两个主题分会:Display Technologies for Professional Use, Flexible Displays。所以参加的人员有一半左右来自企业,如日本的SONY, Toshiba, Panasonic, NHK, Hitachi, Mitsubishi, Sharp, Toyota, Honda, 韩国的Samsung SDI, LG, 美国的REE Optical System, Miradia, Pixtronix,德国的Osram, Merck等单位。在会议安排的时候邀请报告大多来自企业,企业的报告往往更贴近实际应用,可以给研究人员以更大的启发,这也是该会议吸引人的地方。可是,有些日本企业的研发人员在做英文口头报告时感到为难,主要是在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另外好多英语的发音在日本语中找不到。所以拿着讲稿讲的日本人不在少数,至少在荧光粉会场里有两个邀请报告都是在看着讲稿在数说的;而且有些发音和表达确实让人难以理解,此时听众们善意的笑声会响起,会议主持也会给报告人找个台阶下:这个问题可以在会议后再私下讨论。
其实来自Toshiba的Hiramatsu的英语还不错的,至少在下午作口头报告的时候都表达得很清楚。我是下午一部分发表会的会议主席,于是HIramatsu上午在墙报展示厅里找到我,问我是不是他那个部分的会议主持,我说是的。他当即表示很高兴,对我说,下午的提问可千万别问复杂的问题,说英语的时候要慢慢的。原来在11月28日的荧光粉同学会的晚宴上他听Uheda博士说我的问题都很尖刻。Uheda (上田恭太)是三菱化学从事氮化物荧光粉开发的关键人物,也是我从事氮化物荧光粉研究的启蒙老师之一,和我关系很好。去年的一个国际会议上被我问得很惨(他跟我说,他在酒店的房间里被同事训了1个多小时,就是因为英语差没法回答我的问题。后来我跟他说了对不起,他说不是我的缘故)。所以他就对Hiramatsu说最好事前跟我打个招呼,免得难堪。其实,我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严格和恐怖。 Hiramastu在每年的应用物理学会发表会上都和我打过照面,算是熟人了。 既然他跟我说了,我就应允了。在下午的发表会上,他作完报告后就有韩国的Porf. Sohn提了问题。Hiramatsu立刻就说,我的英语不好,请你慢慢说。顿时引来一片笑声。其实Sohn提的不是问题,而是针对他工作的一个评论,说Hiramatsu的报告帮他解决了能量转移计算时的建模问题。Hiramastu虚惊一场。后来是Prof. Yamamoto 提的问题,他也回答得不错。我在掌握时间的时候故意提前1分钟结束他的整个发表。当我按了铃声后,听见他小声地说了声:太好了! 好可爱的Hiramatsu!
第二天的会议里因为有关于FED的报告,我去听了一下。来自日本NORITAKE公司的Kurachi报告了CNT-FED的技术参数和特性,应该讲产品很有特点,消费电力低,电池驱动。他是看着讲稿作完报告的,这个时候有个欧美模样的听众问他,FED可不可以作为液晶背光源?Kurachi 让提问着重复问题了两遍,好像也没有听懂,在台上咿咿呀呀、哼哼哈哈地折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名堂。好在他的一位共同研究着回答了那个问题。这时我想起了5年前在日本横滨参加的一个国际会议,在一个学生讲完后我问了些问题,连着重复了3遍,那个学生也没搞懂(估计是太紧张的缘故)。于是他的老师帮他回答了问题。最后会议结束的时候,我听到他的老师用日语对另一位老师说:日本人的英语咋那么差呢?我当时就笑晕了。
其实日本人在说英语的时候是很认真的,他很努力地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很想让你听明白,有时会很可爱。IDW会议上就有一位日本人在表达的时候,一会儿说 I think…, 一会儿又说 I do not think…, 接着感觉不对,又说I think… 如此反复了3次,让所有人都乐翻了。英语口语的熟练掌握的确是研究者需要的基本功之一,想到我刚和老外打交道的时候,什么都回复说 Thank you, 甚至在人家说How are you?的时候也是如此,让我夫人着实嘲弄过一番。我想只有通过多练习,多参加会议,跟人多交流,英语口语才能有切实的提高。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7668-50240.html

上一篇:氮化物荧光粉之合成方法
下一篇:台北访问之台湾大学篇

3 武夷山 刘进平 俞立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