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滴水映辉

已有 4787 次阅读 2007-7-29 14:28 |个人分类:学者风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报道, 学者, 风范

旧作:发表于1992年7月《新闻出版导刊》

    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常常要与那些著名的专家学者打交道,他们中的许多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令我肃然起敬的并不是印在他们名片上的那一长串的头衔,而是他们的人格力量和学者风范。 

(一)

认识高景德教授还是他当清华大学校长时。那是1988年初春的一天,我和编辑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老刘赴清华大学采访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工学女博士——倪以信。我们在机电系资料室拍完工作照,交谈中了解到倪以信原来是高校长的高徒,攻读博士学位时受教于高教授门下。碰巧的是,这一天正好高校长在机电系参加一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陪同我们的老师提议,请高校长上来与倪以信合拍一张照片,采访不就更完满嘛!

建议确实很好,但高先生这样的大教授、大校长能说来就来吗?我和老刘心里直犯嘀咕。这位老师似乎很有把握:”没问题,高先生特好说话。”下楼不一会,他就把高校长请来了。

高教授果然特好说话。这位老先生一点架子也没有,我和老刘噼哩啪啦一气照了十几张片子。在这十几分钟里,高校长被我们摆弄过来摆弄过去,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没有一句怨言。他时而和倪以信低声交谈,时而插话询问我们刊物的情况,他说我们刊物每期都看,对他指导研究生颇有帮助。他的神情是那样的自然,没有一丁点的做作。此时此刻,他在我们眼里不再是一位海内外著名高等学府的一校之长,国际上闻名的电机与电力系统专家,而是一位慈祥的长者、熟悉的朋友。

在高校长的密切配合下,我们的照片拍得很成功,不仅自己的刊物采用了,后来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倪以信时也采用了我们的照片。

那是一幅动人的师生情意图。那是一次多么愉快的合作啊!

 

(二)

蒋慰孙教授是华东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工业过程自动化专家。他在“生产过程模型化与控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应用高级过程控制技术为国民经济带来的重大经济效益,令海内外学者瞩目。我们刊物在1987年第5期“导师论坛”栏目里刊登过蒋教授“博士生培养之我见”一文,这篇文章是该校通讯员推荐给我们的,发表后反映很好。几个月后,编辑部收到了蒋先生的一封来信和一张40元的汇款单。信中写道:“感谢编辑部发表我的文章,现将40元稿费退回,因为这篇文章我已先给《上海研究生教育》杂志且在创刊号上刊登了。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原谅。”

这是我们刊物创刊3年来收到的唯一一份稿费退款单。其实,蒋教授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份稿费退回,因为《上海研究生教育》只是一份刚创刊的内部刊物,并且我们刊物是在这份杂志之前登出蒋教授文章的。退一步说,蒋教授要觉得拿两份稿酬于心不安,完全可以退掉《上海研究生教育》的那一份,因为该刊的稿酬标准比我们低得多,纯属意思意思。可蒋先生没有这样做,在他看来,登在我们刊物上的稿件是通讯员转来的,而发表在《上海研究生教育》上则是他自己投的,理应把我们这份稿酬退掉。

我虽然没有见过蒋慰孙教授,但这一件小事却让我永远记住了他。 



导师与学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7-5028.html

上一篇:玄妙的悬空寺
下一篇:侃标语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