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人生感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jxie 中国科学院 工学博士

博文

台北访问之台湾大学篇 精选

已有 17742 次阅读 2008-12-9 12:0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台湾大学

 
台湾的芯片行业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傲视全球,是台湾经济最为重要的增长引擎和支柱产业之一。正由于在芯片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近年台湾半导体照明业的快速发展就顺理成章,是目前全球中端LED产品主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尽管在芯片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台湾境内缺乏相应的荧光粉,特别是自主品牌的荧光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端白光LED产品(如低色温、高显色指数的白光LED以及液晶背光源用的白光LED)的开发和生产。虽然大陆境内使用的YAG系列黄色荧光粉来自于台湾的弘大企业,但实际上弘大只是日本企业 – 根本化学 – 的代理商而已。根本化学的YAG是不能在日本市场销售的,这里主要牵涉到日本日亚化学的专利问题。也正是这个荧光粉的问题,我的朋友,台湾大学化学系刘如熹教授,帮我申请到台湾化学学会的一个资助,邀请我到台湾访问并介绍我们所开发的荧光粉产品。
访问的第一站是台湾大学。台湾大学位于台北市区的罗斯福路上,一个比较繁华的路段。它的前身是日据时期的台湾帝国大学,是日本原先九大帝国大学之一(其他的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韩国的汉城大学),至今仍然保留着日据时期的建筑,没有国内大学那样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台湾大学是台湾境内最为著名的大学之一,其科研力量和研究经费在亚洲的大学中也名列前茅,是盛产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学府,其地位犹如北京的清华大学。台大电梯里的提示音有两种语音:普通话和闽南话,轮流讲一遍,有很吵的感觉。既然上了台大,不管是台北还是台南的人普通话应该都懂的,但闽南话不一定都能听明白。由于台湾与大陆分开比较久的缘故,有一些词汇两岸的说法不一样。比如说,大陆人读Silicon为硅(gui), 而台湾人念之为矽(xi)。所以我在做报告之前特意请教了刘教授,免得听众不明白。台大的教授们在台大停车超过一定时间是要收费的,因为台大的校园不是很大,没有那么多的停车场。刘教授拥有台湾清华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两个博士学位,工作非常刻苦,经常忙到凌晨3-4点钟,所以被罚款是经常的事。他说那个时候几乎每天都迷迷糊糊开着车回新竹的家里,有一次竟然在高速公路上睡着了。他的勤奋我是领教过的,经常在早上4点钟左右收到他的电子邮件,去年在我这里访问的时候也是工作到凌晨,早上7点钟左右就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我让他要多注意身体,他说这么多年了也没啥毛病,一休息反而没精神。真是个不要命的拼命三郎!
在报告结束后,刘教授带我参观了他的实验室和他的办公室。他跟我介绍了他的管理学生的方法和理念。他说,他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只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做人,能很快在社会上立足。台大的学生都很聪明,但个性很强,不好管理。他的管理方法是在线管理,即所有工作任务包括文献阅读、一周工作总结、论文等都在网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他报告,过时就扣除相关学生的月补助收入。实验室的卫生管理、组内的活动安排和采购、组内的学术会议等都有专人负责,并给予一定的额外补贴。这样一来,实验室的运转很畅通。同时,这种公司化的管理模式很快让学生们一毕业就能适应各公司里的工作和生活,使得他的学生在社会上好评如潮,很容易就找到工作单位。我确实为他的这种良苦用心而感动,现在的大学老师还有几个有抱着这样为学生和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台大的校园不新也不大,完全没有大陆好多高校的气派、奢华和占地面积广阔。在台大,每个系的教授基本上都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博士,这一点大陆的高校没法去比。台大的正门和图书馆是在大陆好多高校领导和学生眼里是破烂不堪的,而正是这种务实的、在乎灵魂的精神让台大跨入名校之门。泰晤士报上2008年的亚洲大学排名中台大是12名,比北京的清华大学高6个名次。连接正门和图书馆的主干道两旁栽着钢劲挺拔的针叶林,针叶林的顶部长着一根细长的类似避雷针状的针状物,激励着台大的学生要出类拔萃,争做No.1。



 图1 台湾大学的正门



 图 2 台湾大学的图书馆

 


图 3 台大主干道两旁的针叶林



图 4 针叶林顶部的针状物




图 5 浪漫的台大

 

图 6 与刘教授组员合影


图 7 台大的校徽



游记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7668-50369.html

上一篇:IDW’08会议报道之关于日本人英语的故事
下一篇:日本的忘年会与日本人的困惑

3 刘进平 张檀琴 施焕中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