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学导式提升思维力 开发学生=人材五元智能(刘学浩《专著》样章

已有 3101 次阅读 2011-11-2 17:13 |个人分类:学导式创新体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学导式创新体系, 五元智能理论, 大成智慧学

【共4800字】

学导式提升思维力  开发学生=人材五元智能 

【本文系《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 提升公民五元智能》专著样章之二】

                                             

    摘要:钱学森倡导 集大成,得智慧的大成智慧学。这同学导式五元智能开发--以学为主、学在导前、探求创新、开发智能: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锻炼能力主要有:自学-探索、表达-表演、健体-操作、社交-管理、革新-创造、情感-审美、意志-调节能力7项要素优化品行主要有理想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品格五要素。教育者要为开发学生=人材的五元智能而教学。

关键词:  大成智慧学  学导式创新体系 五元智能理论 

     2011年钱学森诞辰100周年钱老开创思维科学研究倡导 大成智慧学--- 集大成,得智慧。本文试图用学导式提升思维力  开发学生=人材五元智能,加深对钱老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一、钱学森思维科学注重思维力开发

 钱老倡导 大成智慧学的核心在于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错综复杂的事物面前,集古今中外经验、信息、知识、智慧之大成,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增长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这同本文侧重论述的学导式五元智能开发--以学为主、学在导前、开发智能: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二、学导式以思维力为核心开发五元智能

人类成为万物之灵,全靠有智能,会思维。 智能主要是指大脑及其统帅的人体(四肢五官)与外环境有效作用的功能,融合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而形成的多种潜能的现实表现。人能成为人才,皆因人才是智能之士,能把思维成果体现在实践中。

五元智能是每个人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时须具有的智能五种元素,即: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它们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是人们解决任何现实问题时,必不可少地都必须用到的人本元素与本质能量。 

 学导式开发五元智能充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学生=人材是学习的主体--能在已知已能的基础上主动自学,而且学在导前,人材能快速进入主动自觉状态发挥潜能,合作互学,就会产生更大的功效学导式开发五元智能,侧重从思维力入手开发潜在智能、启迪智慧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激励人材突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或借鉴探究创新超越,促进人材独立思考--寻求一题多解、标新立异,发展个性,展示自我发扬人材的智能优势、有效地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促进人材的优势互补,促进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成为创新型人才。这样增强人材的自信和自尊提升生存价值。这是黑龙江省从事中外比较人才学研究的学者们首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和知识产权的创新的学导式五元智能理论(含:多元智能,下同),运用灵活有效的学导式教学--1988年经我国学术界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近20多年来已在全国各省(市、区)得到层次不同的成功实践。

        、五元智能的组成与功能

    五元智能由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构成的有机综合体,主要是大脑及其指挥的人体(四肢五官)与外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

    五元智能结构与功能:

    领悟知识是在头脑中经过思维的内化。

    熟练技能是知识的运用形成头脑中的心智技能和脑神经支配五官与四肢的身体操作技能。

    开发智力是大脑以思维为核心开发不同区域的功能--观察感知、记忆联想、判断推理等智力在认识领域的运用。

    锻炼能力是以思维为核心智力结合知识与技能解决实践问题产生成果的直接功能。

    优化品行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思维为核心这个司令部发号施令--选择、调节、计划、监控与自我完善的积极行为。

这五项元素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构成的五元智能--每一种元素都以大脑的生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为心理依据多维而开放的体系。

    五元智能各元素简介如下---

  1、领悟知识及其结构

知识(包括经验)从外在的客观存在,转化为内隐的保存在大脑中的智力活动与能力劳动的结晶。 知识主要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领悟知识经验-理解消化、 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学以致用。这是构成智能的原材料。

2、熟练技能及其结构

     技能主要是心智技能和外显的身体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借助内部言语、以正确的思维为特征、通过练习而熟练的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感官活动方式。包括:1]语言听说读写等技能;2]逻辑-数学口笔运算技能;3]空间成像视听表现技能; 4]音乐——节奏五官活动技能等。

 身体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身体器官的动作来应用各种具体知识的外部表现,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肢体操作方式, 包括运用四肢和躯干协调、平衡控制身体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技能,如操作小零件或物体、手眼协调绘画制图技能与肢体控制--觉察身体各部位并个别运用、有效率地顺序实施肢体活动以及用双手灵巧生产或改造、制作实物、建造或复制物体或简单机械;从事体操或艺术表演--利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对事件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等。

 熟练技能是对知识经验的演练运用,这可比喻为智能的四肢,是智能行动的基石、基础。

3开发智力及其结构

智力是大脑不同区域的直接功能、是脑神经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时表现的不同形式、水平、层次及其有机组合的认知功能,包含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种智力因素--以思维为核心的观察感知、记忆联想等;智力是内隐的、不易被人觉察的脑神经系统活动--脑的高级功能的表现,是偏于认知方面的心理特性或个性特点

    智力主要是脑神经系统的功能表现,是知识和技能在认知领域的应用。这是以内隐的形态出现的智能的躯干。

 五元智能的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五项要素及其有机统一的深、广、精、强、敏和效度等活动。

4、锻炼能力及其结构

     能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同知识、技能、品行等有机融合解决实践问题或制造产品时身心活动及其不同形式、水平、层次的综合表现。显然,能力是外显的、主要在社会性活动中表现的实践行为及其相应的技能技巧;也是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制造产品的能动的现实行为,主要有:自学-探索、表达-表演、健体-操作、社交-管理、革新-创造、情感-审美、意志-调节能力7项要素及各自表现为有机统一的深、广、精、强、敏、效度和相应的技能技巧。

    能力是智(结合知识、技能、品行)在实践领域与环境相互作用以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动应用。这是以外显的形态出现的智能的躯干。包括:

    1] 自学-探索能力:为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而勤奋求索、学在导前、学中求导、从已知探求未知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突出自学--感受自学的乐趣,不断改善学习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与书写效率等。

    2] 表达-表演能力:用语言文字、用形体、工具演示-呈现事物。包括:空间成像视听想象表达技能、舞蹈技能、音乐-节奏技能等。

3] 健体-操作能力: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与职业技能动手操作。 

4]社交-管理能力:会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包括:自我教育、人际交往、集体合作等。学导式增进人材多方面的合作互学,有效增进他们的社交-管理能力

    5] 革新-创造能力:善于综合知识能动地迁移技能去探究和创造有价值的产品、产生创新成果以改变现状

    6] 情感-审美能力:会感受、理解、运用和表达情感、审美情趣、激扬真、善、美,养成优美的感情,具有和乐的情操

7] 意志-调节能力:有自知之明、积极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自我调控利益得失、生存发展,经受困难体验挫折实现愿景。多渠道多样化发挥优势智能在扬长的同时,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动力,促进人材获得应有的全面发展 

   5优化品行及其结构

    品行是实际应用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质与量和结构关系及言行表现的品质及行为组合,在解决问题和自我完善中起导向、监控、调节、评价作用。品行与环境相互作用,体现做什么样的人、用行为怎样做人。

     品行结构包括:人格言行修养(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仰、价值取向、实践追求、精神、意识、思想品德、行为、态度、习惯等)等。即:理想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品格五要素。如:

1] 理想信念:智能的导向系统。自觉的意识、积极的观念等。

2] 精神气概:是智能驱动系统:积极的精神风貌与气概,与时俱进、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等。

    3] 美德修养: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自觉的纪律等。

4] 行为习惯:积极正确的行为有良好习惯

5] 个性品格:堂堂正正做人--成为品德高尚,乐观进取的人,等等

品行既包括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品质,也包括智能个性的自我完善、自我调节--选择、定向、激励、评价、取舍。品行主要是外显形态的智能的头面。

  四、为开发学生=人材的五元智能而教

教育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变成学生=人材学习协助者、资源提供者、人材激励者和促进者,率先提升自身的五元智能---发展自己的优势、发扬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学艺术与个性特长;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也要学在导前,学会因材施教;学会放权,给人材充分的自主权;运用灵活有效的学导式教学,把课堂变成人材自理和自我表现的舞台。

    教育者应了解每一个学生=人材的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围绕人材的需要--“为开发五元智能而教确定最有利于人材学习的教育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允许人材以多种方式进行理解和一题多解,发扬每个人材的独特性,可把人材个人的活动心得编织到教学中,从而把所讲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通过开发五元智能来教”。

“为开发五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开发五元智能来教” 前者体现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可体现教育改革的新追求--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视角:对教育方针的追求变为实实在在的课程,使课程保证人材的五元智能都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不同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上述要求都可以得到五元智能理论的支持。

元智能充实并丰富了素质的构成,其中的优化品行五要素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五元智能理论在人才的培养和智能开发方面对素质教育的创新

  1更全面--包容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和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品格素质等多方面的要求。

  2更具体--采用学导式--学在导前,学导结合,尝试、探究,开发五元智能,便于操作,更易落到实处。

  3】更可面向全体求学者--不仅培养有智能强项的少数人,而且人人有机会展示自我、不断提升五元智能

  4更易获得大面积丰收--不仅适用于学校,而且也适用于学校之外的社会教育组织--在建设学导式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开发五元智能提升人才素质。

这可为素质教育及教学改革提供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总之,以开发思维力为核心的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这一五元智能理论作为学导式创新体系开发人才智能的基础理论,能启迪智慧,激发人人作为人力资源=人材=潜人才,都可尽快用学导式学会如钱学森集大成,得智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悟最新知识成果,在实践中充分开发各自的潜能、获取人成其才的最大成功。

  参考文献:

钱学森  关于思维科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刘学浩.二论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卷)2007.12月 pp.29--33

    霍力岩等.重新审视多元智力【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9 pp.1--505

刘学浩. 五元智能同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第五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 2008-11

    刘学浩.黄炎培论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对开发五元智能深化素质教育的贡献.黑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2008-11 pp.44-53

    张大生,刘学浩.再论学导式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98): 63-65

    顾明远主编热点问题冷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M.2010:pp.672,697

陶伯华 智慧思维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010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251-503882.html

上一篇:学导式创新体系专著之三《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 提升公民五元智能
下一篇: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研究信息与学术交流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