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闷科学的掘墓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博文

一个生物学研究者的自我反省

已有 3827 次阅读 2011-11-6 19:11 |个人分类:我的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生物学, 影响因子, 医学

我们常常羡慕、嫉妒、恨医学方面的文章影响因子太高,而且,普遍的高。

我也和大家一样,常常怀疑自己选错了专业,疑惑行业

……

但是,我们不能光有抱怨。

我去贵州出差,在路上,我的一个日本朋友突然频频的在高速公路上要求停车,上厕所。我这个生物学人士没有把这个当一回事,还笑人家吃坏了肚子。直到,他上车时带回一瓶“血尿”……

我惊呆了,不知所措,开始自以为是的用我研究过得动物模型上的原理去类比人出现同样地情况下,可能是什么原因……而我所推测的原因正确吗,逻辑严密吗……

一个接一个的猜测让我晕头转向,直到它用手绘的一幅图告诉我,他的膀胱内一定是出血了,现在凝血团堵住了出尿口,有尿也拍不出来,所以特别痛苦……

后来,我们去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挂号之后,医院就给了日本朋友一个卡,上面登记了他的基本信息(然后每次检查、交费就刷这个卡,不用再多问病人信息,而且基本记录了所有诊疗过程)。

一个博士医生接诊,做了B超,直接观察了膀胱的大致情况。

然后,打点滴,开药为了止血。

第二天,通过尿路内窥镜,查明了出血点,然后一个小手术取出了凝血块。

……

那天,我作为一个生物学研究者被医院的工作流程、方式深深的震撼……

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很多地方值得向医院学习,但是我说不出学习什么?

于是,我开始更深入的去了解医院、医生,通过美国电视剧《实习医生格雷》我发现:

1、  他们的首要目标非常明确——治病救人,从未动摇;再看看我们的好多的生物学工作者,他们说研究动物是为了保护动物,但是我却看到很多人眼里的动物全部变成了标本,在野外采集标本往往“多多益善”,他们对标本的数量要求根本没有最起码的科学概念。

2、  医生为每个研究对象建立档案,详细跟踪病人的诊疗前后发展过程。而我们作生物学研究的人,则对标本进行粗放的管理,有时候我们的研究目标往往只能精确到到种群,只要不把不同地区的标本混在一起就可以了。很多同行,在文章发表之后,原始的很多实验数据就不迹而踪,更别提不断的去反思以前的分析过程。

3、  医生有专门的分工。我常常看到电影里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时的镜头,医生专注于手术,需要什么工具只要说出名字,旁边的护士就会熟练而迅速的递上……有专门负责照片的医生,有专门做CT的、做生化检测的、有采样的……而我们这些做生物学工作的,往往从采样、到标本处理、测量到各种各样的实验都是一个学生在1/n个老师(一个老师同时在指导无数个学生)“合作”完成,为了研究清楚科学问题,我们往往要懂得所有相关的软件,要学会操作所有相关实验仪器(尽管实验室里其他人都对这些软件和仪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最后还要写文章,和杂志及审稿人打交道,最后在挂上一堆对你的实验知之甚少的人名“突出”你的工作是一个“team work”。

4、  医生天职让他们对样本的利用更加高效。往往看到医生手术成功的同时,病人也获得了康复,而我们做生物学研究的人,往往发了好文章的背后是大量的动物标本永远被尘封在福尔马林中。现在很多同行,为了取到分子样,往往会把动物捕获、处死然后取下豌豆一样大地组织作为分子样,剩下的就丢进了福尔马林溶液……这是多么粗放性的研究啊,前几天在听一个专家讲座,为了研究一个地质事件对于某个种群的历史演化的影响,他在全国采集了700多号标本,自信的说:“我们是目前为止采样最全的研究”……

有时候,我不断的反省,我们为什么老是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工作量大,发文章影响因子却很低。以上只是一些反省的结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请勿对号入座。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8298-505240.html

上一篇:SCI文献中与进化、适应有关的一些词汇及短语
下一篇:如何在genbank中快速下载同源序列及出错原因

2 张珑 胡军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