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与往事相拥而行 之 牌意人生

已有 3216 次阅读 2011-11-15 19:1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南京, 饭店, 大学毕业, 梅花山, 桌椅

图情老三届聚会聚餐结束后,开始分班活动。

我们87级从校北门出去,穿过由一片农田改建的公园,走到梅花山,在梅花山后建的一个小而宜人的饭店前停留下来。是当年常常滞留着,消散青春期莫名情绪的一块地方,有很多回忆在里面。

饭店建在湖畔,两层的木屋建筑,临湖,有木板搭起来的露台,露台上有几张斜着或者横着放着得桌椅,露台下面是一片浅浅的湿地,水逐渐增多,没过水草,细细的波纹荡漾起来,传到湖的对面。有星星点点的树木,或成点,突兀着自己的特立独行,或成行,遮住了远处的风景,引得人望向更高远处。

我其时有些醉意,看到那几张桌椅,便坐上去,扒到桌子上,一如当年上课的情形,迷糊中听到有人叫唤着要打牌,醉意立消,精神抖擞地要和试试自己多年以后的牌运,并试图从牌运中推断一下自己的前路。

我至今记得毕业前最后一个牌局。那时候,南京高校里流行的游戏是“醍醐”,我都忘了是怎么玩的了,但红桃五最大。那时候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基本上在过年的时候,单位就已经定下来了。之后的六个月,应该是一段冗长的沉淀和期待时光,但沉淀很少,在一个阶段结束,一切结局都毫无悬念,我们只期望新的开始。但必须熬到结束。打牌成为消磨时间最好的方式,从两幅,到三幅,再到四副五副扑克,变数越来越多,但在种种变数中,结局却越来越明显......

正如我的大学时光,我的牌运一向不好,所以,一直随大流,大家也不指望我带领大家冲击过关,我自己也只求不拖后腿。只是最后一局,我揭一张牌是红五,再揭开一张,还是红五,直到所有的红五都到我手里,我也就闷提了一把。那时候打牌,都打对家,你旁边的人是你的对家,你得和他拼个输赢;隔个人,就和你是一家,是一个团队,他们和你共输赢,所以,互相会照样。如果团队里面有人提了,所得分数会翻倍,所以,团队里面的人,都会照应,让这个“醍醐”的人先赢。

那一局牌局,团队里面的人,都不出牌,压住牌,就试着变一种花色,大概有串子,对子之类的出法。但可惜我始终没有接上,除了全部的红五,我手上只有一把零碎,我怎么也打不开牌局。无水潭是真急了,你这牌也接不住?把牌接过去,按照他手上的牌,刷刷地把自己的牌出完了,宣告他自己胜利的时候,也宣布了我们这个小组的失败,但也因为他的胜利,我们小组没有失败很多。当然,如果我不闷醍那么一下,我们的小组在大学最后一场牌局中,会大获全胜。

可惜,我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没有看完手头的牌就“闷醍”了一下,弄得整个小组都跟上吃亏,加上是大学毕业前夕的最后一场牌局,大家多少感觉有些不好,好像触了霉头一样。加文在上铺的时候,就埋怨了一声:你真不愧姓刘,真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

。。。。。。

我一向不是那种会运作的人,打牌往往靠牌运。对不可测知的未来,也只能期望运气能帮上忙,所以,一向总想从牌运里看一下自己的运道,同学聚会时,正是基金评审时,这是我一生最关键的一步,所以,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其时,我已经毫无作为,只能从牌运中卜算一下将来的运道吧......一如大学毕业前的那个牌局。当年,希望在结束一段不堪岁月的同时,下一阶段会有好的运道,能赢个盆满钵满的......但生活却是一个脚步一个脚步踏踏实实地来的,你不能指望一步登天,只能趁着势,慢慢地走,用自己的一生去争取你所要的那个东西——有些东西是值得你追求一辈子的。这是一个南农最优秀的学生,在毕业之际,给我的箴言。这句话让我鼓起风帆,走向新的征途。

现在,我手头也有几张大牌,老中青三代世界顶级的科学计量学家加盟我的团队,也有一个中外科学计量学都认为很有前景很有价值的选题,也如当年一样,是一堆散牌,还有中国现有体制下所特有的那种无法逾越和无法凝聚的障碍。好在,我们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这就是聚合我们团队的力量所在了,我期望,我们能趁着势,慢慢地聚合起来,形成我们自己的力量。然而,真不是那么容易得事情,尤其是对于我这么一个不善于运作的人而言,其难度,可能真的要和登天拼一拼......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求索。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5715-508332.html

上一篇:11-00568
下一篇:我的乡村读书生涯——致李英强

8 刘艳红 刘立 武夷山 李宁 吉宗祥 逄焕东 dulizhi95 crossludo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