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科研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的H指数

已有 4676 次阅读 2011-12-1 12:41 |个人分类:引证分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论文, 科研人员, 影响力, 物理学家, 圣地亚哥

      科研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的H指数,这是自己的学术影响的客观指标,而不是去过分关注核心期刊、影响因子。
      同时,也要关注本学科、本领域、本单位、自己的领导、同事、老师、学生、爱人、朋友。。。。。的H指数。
      科技信息部门应该积极为科研人员提供查询H指数的服务,科研人员也可以直接检索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了解自己的和他人的H指数。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E.Hirsch)提出的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方法———h指数。
  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一个人的h指数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他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
  例如,赫希本人的h指数是49,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49次的论文总共有49篇。
  赫希认为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h-index,又称为h指数或h因子(h-factor),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方法。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例如,某人的h指数是20,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的论文总共有20篇。生物学家的h指数都偏高,表明h指数就像其他指标一样,不适合用于跨学科的比较。
      该评价方法的正式论文2005年11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h指数很快被应用到科研成就评价和人员聘用中去,被认为是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学术成就的方法。
 
 
参考文献
 
值得关注的h指数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513675.html

上一篇:影响因子与科研人员没有什么关系
下一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12月2日北京)中国何时采用H指数?

1 wgq3867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