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如何理解“将肝炎疫苗的生产线‘卖’给中国”呢?

已有 3167 次阅读 2011-12-6 11:29 |个人分类:镜子医疗卫生专栏|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疫苗, 生产线, 肝炎

如何理解“将肝炎疫苗的生产线‘卖’给中国”呢?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05/2011 10:04:00

饶老师介绍了一位到北大讲学 的Peter Kim博士。其中有个段落里有这样的文字

Quote
Merck药厂对中国人民较友好,曾以一美元为象征性价格,将肝炎疫苗的生产线“卖”给中国,为中国大规模、高质量生产疫苗,对中国人民健康的改善有贡献。

饶老师的这种“理解”虽然也可以成立,但是事情的“背后”,大约并不是这样的漂亮故事。很可能这是一条要废弃的生产线。如果能有人拿走,对设备的所有人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问题是设备的接收方是否肯掏运费把人家“用剩下”了的东西运走,而不是别的什么。从价值上论,恐怕运费要高于设备本身的价值。因此,作为决策人,需要考虑的是这样做是值还是不值的问题。“一美元为象征性价格”。

从教育的角度看,大学接受“废弃”的科研设备是最好的事情。如果大学肯掏钱、能掏钱的话。首先分解设备仪器就是个体验的过程。然后在重新组装起来也是个锻炼的机会。很可能国人大学的教师、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机会。问题是教育现场掏不出来这笔运输的费用。或者说,这样做有“心理障碍”。10万刀、100万刀的设备,花1万刀的运费让人觉得“值当”。而1刀的设备花1万刀的运费,说明这个事情就需要费些口舌了。搞不好,就要被人指责是花钱运垃圾。

教育是需要花钱的。好的设备怕学生搞坏了,不让学生们用,而废旧的设备,在中国又不多,学生根本就摸不到。这是国人高等理工教育中的一大问题。理工的本领,一般都要靠现场的经验和摸索。而国人的大学里往往缺少这样的东西,西部的大学里,这样的仪器设备就更是少得可怜了。如今的仪器,电子设备偏多,不如过去机械设计的有味道。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精密设备的设计风格,与建筑风格是一样的,也是一道风景。

洋人过去讲究“炼金术”,而国人是“炼丹”。如今洋人也知道“炼金”不成,唯有“炼丹”才是出路的道理,“要花15亿美元,在北京新建研发部门”了。虽然“创立更多中国的现代制药企业,改善中国、改善全球的人类健康”理念的出发点很好,但是70亿人口的负荷就是这样的“小善”积累起来的结果。因此,“将科学成果转化为治疗的药物”的道路,很可能就是集小善成大恶的的一个事例。

从教育的视点看,花钱买苦吃、花钱“买”陈旧设备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些思考对手头里刚有些钱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因为是花1万块运费买1块钱(白给)的仪器,而且为这些设备还要准备房间动力,让人觉得不值。有些事情不能“算计”。过于算计了,人们就不结婚了,结了婚也不生养孩子了。因此,不婚不育的根源,也是在于国人教育中的缺陷。有些事情不单纯是个价钱的问题。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515459.html

上一篇:也说说北京的天气
下一篇:IT 大佬评说

2 吕喆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