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让我们怀有一颗平常心吧 精选

已有 6187 次阅读 2008-12-17 23:38 |个人分类:心有所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前两天,科学网上出现了一批博文,或者讲述亲聆国家领导人讲话的实况,或者讲述接待国家领导人视察的情形,还有与国家领导人失之交臂的遗憾(见刘立、曹聪、王德华、徐坚的博客),我也写了一段回忆当年进中南海领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文字(见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270)。
 
刘玉平兄的博文“杂感三则(科学、GDP、伟人)” (见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470)显然是有感而发的。关于伟人一段,他写得很好。这里引述两段:
 
【亲眼见到伟人,确实是一件特殊的事,不过也是很平常的事。特殊的是人家是有位子的人,平常的是大家都是凡夫俗子。以前看到过与某某伟人握过手、几天不洗手之类的故事,回想起就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
要问啥感觉,其实当时稍微有些激动外、也没啥感觉,大家没啥两样。伟人是人,而不是神。伟人可以领路,但路还得自己走。记得老马曾经说过:“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
 
我不知道其他几位老兄老师们写那些博文的时候感觉是怎么样的,反正我的感觉,就是在讲述一段事情而已。一没有吹嘘自己见过国家领导人的意思,二没有拍国家领导人马屁的意愿。当时见领导人时的感觉,跟刘玉平兄是一样的,也就是好奇心占大部分(想知道中南海里面受领导接见是个什么阵势),稍有激动(毕竟没见过这阵势),另外感觉整个过程比较累人,如此而已。
 
至于说,我感觉自己在“跪着”,所以才仰视伟人,或者说听了领导的讲话,感觉如沐春风,因而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之类的,我还真的没有想过。事情很简单,见了领导人,好奇心得到了一些满足,完了以后大家该干嘛还干嘛去就是了。如果你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因为跪着而仰视,也不会冒着生病的危险而几天不肯洗那只被领导握过两三秒钟的手。
 
然而我的那篇博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愤懑和鄙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有正直、爱国,而愤世嫉俗的网友从我的文章里读出了我这个人趋炎附势,因为“够不着”在仕途上青云直上的同事而自惭形秽,并发出中国盛产我这类的人幸也不幸的感慨。在我跟这位网友作了几次不成功的解释以后,发现误会(或者误解)并没有消除,从我的角度看,颇有“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的感觉。这感觉让人很不舒服,不过我还是想以平常心把它化解了吧。
 
我在那篇博文里面,提到了周德进博士的例子。跟我同年出生的他,已经做到了正局级的力学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从仕途角度看,算是很成功的。我也由衷地祝愿他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估计就是这个例子,让很多人读着不舒服。一来对周博士的成功感到不服气,二来因为读出了我对周博士的羡慕而对我生出鄙视之情。
 
我想说,让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吧。周博士是怎么成功地走到正局级岗位的,我不知道。从我跟他有限的接触看,我的感觉是周博士不仅知识丰富,而且热情、谦逊、好学。我觉得这样的人做到党内的高级干部,应该是一件好事。周博士占据他的位置,总比让给那些胸无点墨而又高傲乖戾的人强吧。另外,在我们不知道更多细节的时候,不好拿着以往固定的信条去套一个具体的人,不必上来就认定他是靠了钻营才上去的。让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看待他在仕途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并祝福他吧。人各有志,世界是多样性的,别人选择了你不愿意选择的道路,你也可以选择别人没有选择的道路。
 
尽管那位网友很鄙视地把我跟周博士归为一类人,我还是想说,让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吧。就算我跟周博士是一类人,也请以平常心看待吧。事实是,我从来没有走过党务这条线,我甚至不是中共党员。我个人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从未担任过任何一级的行政职务(包括工会小组长这样非常基层的负责人)。我是放弃了将要来临的升职机会,而选择了学习机会的。今天的我,已经跟仕途没有什么关系了。
 
我曾经随着大部队,站在仕途的队伍中,当我明明白白确认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的时候,我明智地选择了抽身退出。但是,我仍然对于不少仍在仕途上奔波的人保有足够的敬意。我知道他们的甜酸苦辣,我对他们的成绩表示钦佩。我知道在中国科学院机关的专业局和综合局里面,有不少品学兼优、见识好、文笔好、口才好、有管理能力的官员,他们有的春风得意,有的却郁郁不得志。不管怎样,我祝福他们。
 
我对于科学家们,教授学者们,一直保有十二万分的敬意。我见过国内、国外不少的大专家大学问家,国内的院士级别的人,照过面的,也至少有50个吧。他们的风度、学识,都令我景仰(不知道这个时候算不算自己“跪着”呢?)。现在我自己也混到这个队伍里来了,而且感觉还不错。也许,这就是我后半生的事业了。因为我搞的专业是公共政策,事实上,我曾经的失败的仕途经历,还可以勉勉强强算作一笔财富呢。
 
越说越乱了,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吧。让我们都怀有一个平常心吧,用平常心去理解各行各业的人。在科学系统,那些做科学管理的人以平常心对待科学家们,也让科学家们以平常心对待从事科研管理的人们。大家都不容易,也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平常心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要因为自己有点知识,就动不动就把“国家兴亡”“民族复兴”“振兴中华”“大国崛起”之类的重担子往自己肩头上放,也不要要求别的知识分子去抗那些担子。好好脚踏实地、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你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为民族做贡献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485-51654.html

上一篇:齐桓公· 老木匠· 隐性知识
下一篇:重温默顿:科学家的精神特质

9 李侠 刘玉平 刘进平 王德华 肖重发 曹聪 吴渝 张丽娜 uneyecat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