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yuncas 博士,研究环境政策,低碳发展,环境标准化

博文

企业和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

已有 3581 次阅读 2011-12-19 16:4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循环经济, class, face, 园区

在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的主体要素、客体要素、目标要素、机制要素和环境要素等五大要素中[1],主体要素是模式的核心要素。主体之间利益关系协调的好坏决定着模式运行的正常与否,更决定着循环经济标准的质量和标准实施的情况。因此,本研究认为从主体的角度对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进行分类更为合适。

1 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的主体分类依据

首先,本研究从实体规模角度,将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分为企业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和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企业是市场经济背景下从事循环经济标准化的主体,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实体,有必要对企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开展相关研究。此外,产业园区具有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项目集中的优势,利于循环产业链条的搭建和延伸,也有利于园区管理部门通过管理标准实现园区企业准入、绩效管理、目标实现等功能。因此,企业和产业园区是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的理想平台。

再者,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管理主体、制定主体、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在循环经济标准化中的角色定位有所不同。在初级阶段,由于企业、园区等实施主体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标准化意识和能力不高,其主动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的积极性不强,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激励,因此在这个阶段政府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是政府(或园区管委会)主导的循环经济标准化阶段。在循环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企业和园区都积累了一定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和研发出了一些循环经济适用技术,这个时候企业和园区根据市场需求,联合研发机构,共同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因此这个阶段是多元主体(或以联盟的形式)共同主导的过渡阶段。而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这时企业和园区具有较强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和技术研发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标准化经验,因此具有了主导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的能力。

综上,在企业和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企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包括政府推动、多元主导和企业主导等三种模式,园区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包括园区管委会主导、园区企业标准联盟主导和园区龙头企业主导等三种模式。

2企业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

体制、经济和社会环境决定企业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伴随着体制的变化,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从被动接受政府指令转变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在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体制环境的逐步转变,企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角色定位是不同的,根据政府对循环经济干预程度的不同,企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具体分为:政府推动型模式、多元参与型模式和企业主导型模式。

2.1 政府推动型模式

政府推动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主要是政府在标准化活动及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利用政策手段解决循环经济标准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企业在政府的干预指导下参与标准化工作。从图1可以看出,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并通过政策措施去推动企业参与标准化。

分析概括政府推动型模式的特点对于深入解析模式本质、把握模式关键、掌控模式抓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论述模式内容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模式的内在特质。本研究认为,政府推动型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政策激励等几个方面。

本研究以泰兴金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为案例说明了该模式的应用实践、应用效果。该公司为推动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质量技术监督局、财政局、环保局、科技局、经济开发园区管委会等单位领导共同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了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可以看出,该公司的标准化模式是典型的政府推动型模式。


 

1 政府推动型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

 


2.2多元主导型模式

多元参与型模式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参与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政府主要起到协调、引导作用,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是标准化的核心主体,不同主体之间地位平等、相互协作,多元主体通过标准化手段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图2给出了多元参与型模式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政府对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的干预程度降低,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逐渐成为标准化工作的核心主体。

多元参与型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主体关系的平等性方面。具体来说,其特点主要包括多元参与、主体平等、政府协调和合作共赢等。

本研究以浙江蓝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案例说明该模式在企业的具体应用情况。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公司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政府组织成立了领导小组、实施小组、技术小组和项目协调小组。在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下,该公司建立了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和实施体系,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2 多元参与型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

 

2.3企业主导型模式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应给予其应有的标准化主体地位。企业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和信息,能更好地利用标准化手段规范行业秩序。企业通过加入国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标准化组织等机构,为解决行业领域内的混乱状况,提供资源整合性,降低成本等问题,开展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活动[2]。图3给出了企业主导型模式的示意图。可以看出,企业成为循环经济标准化的主体,政府及行业组织主要是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和引导,高校和科研单位与企业是一种合作参与标准化的关系。

企业主导型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体现了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前置性、市场性,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不再是处于从属地位,而是主导循环经济的标准化。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前置性和市场性。

本研究以江苏昆山协孚人革制品集团公司为案例说明该模式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推进标准化工作,公司成立了循环经济标准化领导组织机构,并在此领导下建立了公司的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不管是标准体系的建立,还是标准的实施推进,公司发挥了积极主导作用,是典型的公司主导型模式。

3 企业主导型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

 

3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

产业园区是产业经济的集聚区,具有规模经济、污染集中处理、循环链条延伸等特点,是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园区,其产业链条不同,产业特色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本研究根据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经验和成果,将园区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总结为三种,即园区管委会主导型模式、企业联盟主导型模式和龙头企业主导型模式。

3.1园区管委会主导型模式

在园区管委会主导型模式中,园区管委会在循环经济标准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全面主管循环经济标准的制定、宣贯以及信息反馈等工作,园区内的企业服从园区管委会的领导,听从管委会在循环标准化各个方面的安排,以全面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可以看出,园区管委会主导型模式与企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就是政府在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发挥更加主动、积极、主导的作用,而企业处于从属地位。但是两者也存在差异,园区的产业更加集聚,搭建循环经济链条更加容易,推进标准化的成本相对较低,只要园区的大型企业接受循环经济标准,在产业链条的企业也会效仿和跟进;而企业是一个个的点,比较分散,单个企业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的成本较高,政府对企业循环经济标准化的监督难度较大。

4给出了园区管委会主导型模式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园区管委会在循环经济标准化方面具有主导或领导地位,园区内的企业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需要指出的是,循环经济标准化属于专业领域的标准化,也决定了这项工作不是单一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循环经济部门和标准化部门进行协调、合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园区管委会是一层特殊的政府组织,主要为园区企业提供开发用地、基础设施、发展环境等公共服务。园区管委会主导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包括园区管委会主导、企业参与。

本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案例说明了该模式在园区层面的应用。苏州高新区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以PDCAPlan-Do-Check-Act)为运行机制,由园区循环经济主管部门制定了园区的碳生产率和资源生产力的考核管理制度,并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企业、产业链、园区的标准化实践的计划(Plan),推动低碳与资源节约园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围绕园区制定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园区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标准的贯彻执行(Do)。一方面,在企业、产业链、园区三个层次形成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监督和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标准。

 

4 园区管委会主导型模式示意图

 

3.2企业联盟主导型模式

企业联盟标准是新兴的标准形式,具有制定速度快、对市场需求响应及时、知识产权归属明确、标准推广高效等优势[3]。继闪联、e家佳和AVS(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以后,各地成立了不同产业的企业联盟。为加强企业联盟标准的管理,山东、深圳等地还相继出台了企业标准联盟管理办法。

依据企业标准联盟和联盟标准的定义,本研究认为企业联盟主导型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就是由联盟主导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实现企业联盟范围内的最佳市场秩序,促进联盟内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标准联盟存在很多形式,主要包括纵向标准联盟模式、横向标准联盟模式、多个企业组成的网状模式和以盟主为主导的星型模式[4],如图5所示。企业标准联盟主导型模式具有企业自发性和系统协调性等特点。

在循环经济标准化领域,当前还没有成立相应的企业标准联盟。引导园区企业成立小范围的企业标准联盟,将是今后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目标之一。


 

 

 

 

 

纵向标准联盟模式

横向标准联盟模式

多个企业组成的网状模式

以盟主为主导的星型模式

5 园区企业标准联盟模式[4]

 


3.3龙头企业主导型模式

龙头企业主导型是指园区内的规模最大、技术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企业主导着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并通过其辐射力促使其他企业采用有关标准,通过园区企业的共生、共存关系,采用标准化手段,促进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龙头企业主导的园区往往是围绕一个大型企业形成的中小企业共生网络。在链条上,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上游产品,依靠龙头企业生存,龙头企业需要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从而双方形成了紧密的互利关系。图6给出了龙头企业主导型模式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龙头企业是园区的主导者,在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龙头企业通过制定循环经济标准化规范依附于它的中小企业的市场行为,形成竞争有序的园区生态群。

龙头企业主导型模式的特点在于园区内企业规模差距悬殊,中小企业依附于龙头企业生存;龙头企业具备循环经济标准化的意愿、动力和能力,但中小企业的意愿不强,动力不够,能力不足。具体来说,龙头企业主导型模式的特点包括自组织性、协作性、市场性。

6 龙头企业主导型模式示意图

 

本研究以华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案例说明该模式的应用。该园区地处清远市石角镇,在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主导下建设而成。在政府的指导下,在华清公司的主导下,园区建立完善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标准体系,搭建了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信息平台,并组织园区试点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可以看出,该园区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是典型的企业主导型模式。

4 结语

本文着重总结了适用于企业和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化模式,提出了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的分类依据,并分别从模式内容、特点和案例介绍了政府推动型、多元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企业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以及园区管委会主导型、园区企业标准联盟主导型和园区龙头企业主导型等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这些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促进企业和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升级。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6163-519987.html

上一篇:循环经济产品
下一篇:万科、蒙牛的应急处理能力太差了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