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绕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gwzu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博文

DNA缺失—性—智慧

已有 5014 次阅读 2011-12-20 20:3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加利福尼亚, 斯坦福大学, 阴茎

    对于人类来说,如果男人能像黑猩猩、短尾猴和老鼠等一样,拥有一种“装饰”着小而硬刺毛的阴茎的话,性恐怕就成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命题。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分子机制,可以解释人类阴茎是如何进化成绝无刺毛的。他们准确地指出,正是大量非编码DNA的缺失才致如此。而这些非编码DNA可以影响与荷尔蒙信号传输有关的雄性荷尔蒙(androgen,雄性激素,尤指睾酮)受体基因的表达。
    与同事David Kingsley合作并领导这项研究工作的生物学家Gill Bejerano说:“这只是人类特征属性进化景象的冰山一角。”“我们仅仅是在至少持续了几十年的讨论中增加了一幅分子图景。”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期刊2011年第471期上(pp216-219)。研究者还阐述了我们的大脑相比于大猩猩,如何进化成为如此之大,但同时却失去了小而敏感的须毛的分子机制。猿猴作为我们人类的近亲,估计跟我们共享了96%的DNA,却把须毛长在脸上。
(Taken from: Nature | doi:10.1038/news.2011.148)
    一夫一妻制(Monogamous strategy)
    人们早就开始相信,相比于我们的早期祖先,现代人类进化出如此光滑的阴茎是因为接受了更专一再生产策略的结果。早期人类祖先为了在与雌性配偶时能扫清竞争者的精子,而使用阴茎刺毛。然而,至于前后这一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一直来不为人所知。
       承担该课题研究的科学家并没有从阴茎刺毛着手研究,相反却去寻找那些从人类基因组(而非猩猩基因组)中缺失掉的大量DNA,因此他们随后能够判定这些缺失的DNA在起什么作用。     
       这一研究策略完全不同于大多数研究中使用的。它是寻找哪些DNA被从人类基因组中删除了,而不是寻找哪些还存在着。这项研究如果从人类基因组开始的话,可能什么结果也发现不了。
      他们一开始就系统地鉴定出510个DNA序列,这些序列消失在人类基因组中而存在于猩猩基因组中。从中发现,这些序列几乎毫无例外地来自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域。他们随后专注于研究他们认为在人类中“缺席”也许有特殊意义的那两个序列,一个来自雄性激素受体(AR)基因附近,而另一个来自与肿瘤抑制有关的基因(GADD45G)附近。
      将黑猩猩的DNA序列插入到老鼠胚胎中发现,前者的序列可以产生硬的阴茎刺毛和敏感的须毛,就如同一些动物中出现的那样;而后者序列表现出一种对特定脑部区域生长的“刹车”作用,换言之,随着它的功能的祛除,似乎为更大人脑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Nature | doi:10.1038/news.2011.148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206-520394.html

上一篇:瀑布彩虹
下一篇: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衔尾蛇”分子

1 gw020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