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由“文学地理学”想到“地理人文学”—论人文学者的新利器(GIS)

已有 3871 次阅读 2011-12-22 21:19 |个人分类:地理科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文学, 地理学

  近年,文学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分支,已经取得不少进步,近年在国内出现了不少文献。然而,基本上都是文学批评或文艺理论工作者在进行探讨。
  总体而言,文学地理学似乎属于文化地理学范畴。近几年,书法地理学、艺术地理学、音乐地理学都曾出现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其实,早在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Hettner,Alfred 1859—1941)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中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是否有一门作为艺术的地理学,它和作为科学的地理学的关系如何。与此有关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理解美学地理学。”
   时隔这么多年,这个问题依然是个问题,引起过不少争论,也启发了不少新知。西方的人文地理学领域的理论与应用似乎是个热点,而国内的人文地理学温度与西方相比,即使在全球变暖的呼声中似乎也难以升温。  
  文化地理学的薄弱环节与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文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台湾称资讯系统)。具体到文学地理学层面,由于地点的模糊性,GIS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理论瓶颈。国学网论文《利用GIS技术提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数学化水平》、期刊论文《以GIS为例看信息技术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应用》都提出了一些设想。我希望有一天能见到红楼梦GIS研究、三国GIS研究。
   实际上,社会科学大类中不少门类都能建立相应的交叉学科,如法律地理学(地理法学)、教育地理学、人才地理学等。
   按传统与现状而论,总体来讲,人文地理领域的研究似乎主要是地理学者,对其它学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当然,这也难怪,学有专攻。
    我认为,GIS是一种横断性的技术,应当不局限它的“地理”属性。它并不是地理圈的专享,在台湾已出现于不少人文研究领域。国内的人文领域学者对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还比较陌生,心存排斥或畏惧。
    因此,我愿向地理圈外的人文学者推出“地理人文学”的概念,并且推荐堪称人文学者新利器的GIS。GIS应当走出地理圈,迈向整个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为地球人,“地理人文学”(“环境人文学”有些近似)的视角是值得运用的。
    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圈耳熟能详,然而,我认为“地理经济学”的视角对于经济人可能更有吸引力。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0729-521068.html

上一篇:“民主”范解的“断代学”微思与“莱布尼茨或许不知道”
下一篇:“中等程度的水文连通度下生物多样性达到最大”之“中等”昨定?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