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NM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NMR

博文

旋转回波双共振实验------REDOR技术

已有 7931 次阅读 2011-12-29 09:5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技术, 旋转

       1989GullionSchaefer提出的REDOR脉冲技术适合于魔角旋转条件下孤立耦合自旋对的偶极耦合作用的直接测量。下图1为测量I-S偶极耦合作用的REDOR实验的脉冲序列,S通道上的π脉冲是用来消除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相互作用,I通道上的π脉冲用来阻止异核偶极耦合相互作用被MAS平均掉。REDOR实验通常包括两部分:a)演化期内在I通道上每半个转动周期施加一π脉冲,使得S自旋的横向磁化矢量受I-S偶极相互作用的调制,实验探测的为衰减的NMR信号(S)b)演化期内在I通道上不施加任何π脉冲照射,从而获得完全回波NMR信号(S0)。两部分实验的差谱(S)I-S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以及核间距离的大小密切相关。

    通过对REDOR实验中S/S0NtR的演化过程进行拟合计算出I-S异核偶极耦合常数的大小。下图2为不同距离的孤立耦合自旋对(13C-19F, 13C-15N)REDOR实验S/S0的散相曲线的理论模拟,可以表示为贝塞尔函数(Bessel function)的组合,散相曲线初始阶段的斜率与耦合自旋对的旋磁比(rI, rS)和核间距离(rIS)相关。对于异核核间距离的探测,REDOR实验的测量范围为6-30 Å,主要依赖于耦合自旋对的旋磁比及灵敏度的大小。REDOR重耦技术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其与耦合自旋对的化学位移张量无关,这表明REDOR实验并不要求完全消除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相互作用获得高分辨NMR谱。另一方面,由于REDOR重耦技术对于孤立耦合自旋对的要求,所以REDOR实验的实施必须要考虑到天然丰度核自旋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于天然丰度或者非100%标记样品,REDOR实验需要特别设计,也是较为耗时的。

 

                             

                                          1. REDOR异核重耦实验技术的脉冲序列

                           

         图2 不同核间距离的孤立耦合自旋对的REDOR散相曲线,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13C-15N13C-19F自旋对。

                                                            



https://m.sciencenet.cn/blog-655140-523200.html

上一篇:热烈祝贺核磁共振界又增加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一篇:四极核高分辨核磁共振实验-----多量子魔角旋转技术(MQ MAS)

2 施泽明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