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165.6万人报考研究生意味着什么?

已有 18114 次阅读 2012-1-4 13:02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class, 报考人数

    据可靠“情报”,201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高达165.6万人,已经连续三年考研规模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递增,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方面,我们一个劲大骂教育滑坡,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学生不爱读书,学风不正,另一方面研究生报考人数急剧膨胀。这意味着什么?大家不爱读书为什么还一个劲地往“象牙塔”里钻呢?

    研究生报考人数剧增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1、社会就业压力增大迫使大学毕业生不得不挤考研这座独木桥以期寻找满意的就业机会。2、用人单位的门槛、等级观念促使一些出身“卑微”的大学生企图“改换门庭”甩掉“地方大学”这顶“不光彩”的帽子。这话听起来有点令人不舒服,难道就没有真正愿意探求学问的人吗?可能有,但几乎可以肯定,这样的人凤毛麟角。

    理论上讲,读书人增多了应该是个好事,它使得整个社会的知识层次提高了。事实是,由于太多的人怀着功利之心而读书,读书的唯一目的不过是混一张硕士、博士文凭,这就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的危害。首先,由于招生规模的膨胀,使得研究生整体的文化、修养程度良莠不齐,形成了鱼龙混杂的局面,这让就业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竞争的公平性,道理不需要我细说,大家自然明白。其次,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导师队伍的扩大,更多不合格的老师充斥了导师队伍,学生一个劲的埋怨导师不导师,导师一个劲埋怨学生不学生,你咬我,我咬你,咬得大家一嘴毛,到底是导师不爱学生,还是学生不爱导师,只有天知道,正常的师生关系是不会这样的。更大的危害是,由于导师与学生规模的膨胀与太多的滥竽充数,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还造成了学风的败坏、学术的腐败。

    有人认为,研究生教育早就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已经走向了大众化教育,这恐怕是对研究生规模膨胀的一种开脱之词,什么叫大众化教育?有一种解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大众化教育,需具备两个特征:

   (1)数量上的大发展。如果没有高等教育数量上的大发展,尤其是占适龄人口15%以上的人进入高等学校,都不能视为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2)“原型”机构的出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要得以实现,必定在一国的传统大学之外,设立不同于精英教育的大众型教育机构。这种机构在美国是赠地学院,在日本战前是专门学校,在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则是私立大学。“原型”机构在管理方式、专业设置、招生要求、学习年限、毕业资格上都不同于传统的精英型大学,它应是开放的,面向大众的和自由入学的一种机构。

    假如上述大众化教育的定义是无歧义的,显而易见,研究生教育不是大众化教育,或者不能笼统地称为大众化教育。那它是种什么教育?精英教育?似乎也不是。该如何定义这种教育呢?也许有一种解释,985高校是精英教育,地方大学是大众化教育,这或许正是很多用人单位高悬“地方大学莫入”牌牌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人单位挂这样的牌牌似乎是合理的。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整个社会的用人机制并没有完善,既然有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之分,社会自然应该有消化“精英”与“大众”的不同人才市场。我们有吗?整个就业市场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正如高校都争抢各种重点、学位点,用人单位也争着要985211毕业生,高校与就业市场没有相对协调的出入路径,焉能不混乱?现在只有两种教育是泾渭分明的,那就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与体系大相径庭,就业市场也有所不同。让人纠结的是重点大学与地方大学,到底该如何定位这两类学校?这不是纸上谈兵式的定位,也不是比较你有多少重点学科与学位点或者有多少大牛,它是涉及整个社会人才体系的大系统。我们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出,我们对此类问题缺少思考。

    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好有一比:私家车与交通基础设施。一方面,我们在大力发展私家车,另一方面,社会交通基础设施容不下那么多的私家车,结果是什么?走出去看看就知道了。既然我们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跟上私家车发展步伐,为什么引进那么多国外的生产线?担心洋鬼子发不了财?乡间小路只适合骑自行车,你何必鼓励人家买汽车?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247-525425.html

上一篇:贺科学网五周年并祝大家元旦快乐
下一篇:博士生求职试讲精选

102 王涛 刘立 刘洋 吴斌 张兴国 吴飞鹏 马磊 李学宽 马红孺 逄焕东 刘庆丰 高文龙 张玉秀 钟炳 王号 曹聪 边一 李传亮 鲍海飞 唐常杰 张启峰 吕喆 杨立泉 王瞧 曹贺贺 黄锦芳 武夷山 陈铁喜 林中鹿 达虎 张波 李东东 张骥 褚海亮 刘建彬 翟远征 夏鹭 高雪涛 杨晓虹 熊伟 金勇 杨冬 张永华 闫国进 刘昶 傅蕴德 张乐 高孟绪 于全耀 曹小晶 马素刚 吴明火 张溢 吴锦宇 王继华 梁俊红 张玉淑 何聃 史川兴 封力军 柏舟 梁建华 王迪 石胜利 邢志忠 许海云 闫钟峰 陈志明 饶海 李志俊 张芳 曾新林 罗先甫 滕达达 马志飞 刘世民 刘全慧 朱长青 袁文常 陈晓娜 马军 laokanke zdzszl fumingxu tuner mmyangphy zhouguanghui Deret aichengzhang xqhuang dreamworld lingling101 chengmin8504 zhangbenhua82 liangfeng davidpharm xiaxiaoxue86 lftkf jlx1969 lyfyy sunxun11 AiPY

发表评论 评论 (16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