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五彩滩的那一边 精选

已有 7236 次阅读 2012-1-6 07:1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五彩滩

 

         科学网上已有好些人去新疆喀斯。无是走西路克拉准噶尔盆地山穿盆地,最后都会在布津住一晚上,第二天才能上山。住在布津,人通常会做两件事:一是到额尔齐斯河边上的夜市去吃烤鱼、羊肉串,品尝地道的鱼羊鲜;二是会去看看五彩滩。五彩滩离布尔津几十公里,在去哈巴河的路边上,号称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其实新疆有很多非常精彩的雅丹地貌,五彩滩的出名,是因为它挨着额河,并且在旅游路线上。

        额河的东岸,是一套陆相的沉积岩。五彩滩最富有色彩的岩石是侏罗纪地层,早年我们在那边工作时,曾经把它误认为是始新世地层。东准噶盆地,吉木萨尔北边将军庙一带的五彩湾,也是多彩的侏罗纪地层,因此得名。五彩滩向上靠近公路以及高于公路的的岩石,是始新世-渐新世地层,颜色偏黄而单调,没有下部地层那么好看了。大部分见到的五彩滩照片,都是额河东岸下部的岩层。

         站在五彩滩看额河对岸那一边,是河套低地的草地树林,一片绿洲。再往远处看,是缓坡状的山,那是巨大的沙丘,基本上是固定的,部分原因是有额河从这里流过。五彩滩下的河边,有一座吊桥,可以过吉普车。过去我们在那边工作,比如在额河里冲洗砂样时,会早上在河水中泡一个西瓜,午饭时开了,凉凉的好吃。有时也会到对岸的树林中去溜一圈,树荫下凉快。但低地潮湿多植物的地方,蚊子的进攻是很厉害的,它们可以叮穿牛仔裤加人皮,我们挡不住蚊子进攻,赶紧往回撤。每次走过吊桥,看着绿绿的额河水缓缓的流动着,最后到北冰洋去了,我总是会有些感慨。 除了在我的家乡贵州外,我已经想不起来在别的地方见过这么绿的水了。

         我想说的五彩的那一边,不是那片河套绿地,而是那种美丽风景背后的东西。这里附的照片,是2003年拍的,上面没有任何人工建筑物。那时我们可以背着包拎着榔头,从河岸边一口气爬到公路东面的平台顶上。后来再去工作时,发现那不怎么大的一片五彩滩,最精华的部分,被铁栏杆围了起来,又修了些建筑,建了个大门,进去需要买票了。我们一帮人看到那些岩石上埋下的围墙砖基,到围墙建立,想着当年的景色,为这围起来的五彩滩感到惋惜,感觉就是五彩滩的脖子上被戴上了枷锁。我们曾经聊过是不是该给当地政府写封信,希望不要为了挣钱而破坏自然的景色。我们最后没有写,因为理解当地的人们也要发展,想要过好一点、更好一点的日子。谁都需要钱。现在去那儿拍照的人,已经拍不出整片的五彩滩了,因为必须避开那些建筑和铁栏杆的围墙,在不自然中寻找自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一书,封面照片就是取自五彩滩,铁栏杆围墙中一偶漂亮的自然景色。

         有时候道理人人都懂,问题是该怎么去讲,或者能不能讲。当年布尔津夜市刚开始的时候,河边上就几个摊位。那时烤五道黑、狗鱼、羊肉串都是很便宜,也很实惠的,物美价廉。后来人越来越多,就有点变味道了。有一回我们在夜市上点了烤黑鱼,这是比较贵的一种鱼,等鱼烤好上来时,变成了烤鲫鱼,一种最便宜的鱼。我们有懂鱼的同事,一眼就看出鱼被掉了包。同事和摊贩讲理吵架,结果人家把袖子一卷,菜刀抡起来,往案板上卡一剁,瞪着眼要跟我们理论。我们是秀才遇上兵了,再犀利的理也没有刀刃快,只好劝我们的同事,吃鲫鱼就当吃黑鱼吧,反正我们也不知道黑鱼是什么味道,都是鱼。就像科学网上慷慨激昂的大道理,真要碰上抡着刀跟你理论的主,我估计就蔫了,跟我们一样。

























博物之旅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99-526250.html

上一篇:琳•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二三事
下一篇:对科学问题的疑而不是信

62 陈湘明 任胜利 李学宽 孙永昌 陈学雷 吴飞鹏 刘艳红 张玉秀 杨月琴 孙国成 鲍海飞 张珑 王桂颖 俞立 马磊 余昕 徐耀 喻海良 傅云义 常顺利 王芳 刘用生 杨正瓴 曹聪 刘俊明 杨学祥 曹广福 陈永金 高建国 唐常杰 魏东平 郭向云 吕洪波 蒋德明 武夷山 雷栗 邸利会 朱志敏 苏德辰 徐长庆 吴吉良 王德华 罗帆 虞左俊 卫军英 曾新林 曹小晶 柏舟 赵卫民 赫英 黄锦芳 陈光宇 翟自洋 crossludo bridgeneer zhangcz07 xiexianli tuner vangue ddsers fansg bernal

发表评论 评论 (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