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sel

博文

“气候变化”记者“土摩托”的“民族科学”观

已有 4131 次阅读 2012-1-7 12:54 |个人分类:全球变暖|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全球变暖, 土摩托, 民族科学, 逆向种族主义


  科普达人土摩托似乎有逆向种族主义倾向,至少两次发文声称,“全球变暖”争论在中国体现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其前一文是写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破产之后,攻击对IPCC报告有不同意见的丁仲礼院士搞“民族科学”。我过后曾写过,气候争论的主战场是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难道他们那里的怀疑派也是搞的“民族科学”?前两天到罗永浩的牛博网转了一下,发现土摩托又抛出一篇文章,指责中国政府统一中国气候学家的口径:

    张(原复旦大学、现中山大学新闻专业副教授张志安):气候变化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分开看,你比较倾向于在前一个科学范围里谈,是不是?


    袁(即“土摩托”):我比较擅长做这个,所以我更多的精力就花在这,但我非

    常承认政治、经济领域是不能用我这个思维来做的。

  

    张:那么有人马上就说,其实相不相信是一回事儿,做报道呢,就有自己专业

    领域的那套东西。比方说,在美国,往往会有那种媒体比较愿意去扮演一个挑

    战者或质疑者,或者倾向于把自己的声音发出来,因为他觉得这是种民主,或

    者变革。做文本比较,美国人那些质疑IPCC的报告的这些文章,他还是关注 

    的。但是在中国呢,很少看到,我们的报道比较多的是把这个东西当成既定的

    事实。

  


    袁:不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质疑出来了,我觉得这个是与两国的科学家的态度

    有关,中国的科学家从上到下是不敢说话的

  

    张:这个“不敢说话”指的是什么?

  

    袁:就是在涉及到这样一个与政治和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问题上,没有大

    牌科学家。这样说吧,现在说的比较好的科学家都是退休的,在职的科学家说

    不出来,我们采访过,有感觉,他的顾虑非常多。

  

    张:顾虑什么?

  

    袁:这个问题涉及到政治和经济,说错一句话,这句话可能对中国谈判代表团

    不利。在早期的时候呢,可能这个根本也没有这么热,他们也不愿意出来说

    话。但是你现在去看,相当多的报道提到了反对的声音,而且反对的声音很多

    是来自谁呢,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因为中国政府在这个里面转调了,可能他把

    这个看成一个政治问题,把基调给定了,定了之后呢,底下科学家就不敢站出

    来说,敢也是因为讲的话跟上面的调子一样,就敢说了

  

    张:这个转折是不是跟哥本哈根大会密切有关?

  

    袁:太有关了,我有一个采访,其实这个转折在科学家里面发动的蛮早,尤其

    是高级的,代表中国去参加联合国谈判的IPCC的人,中国在IPCC也有人,这些

    人早就收到上面的指示。

  

    张:你说的这个转向,就是说要对这个东西表示适度的质疑,并且试图把这个

    往政治上引。

  

    袁:对,这个全部都是政治性的问题,你会看到,中国的科学家受政府的左

    ,这是很好的例子。

 】


  土摩托真不愧“气候报道”记者。就好象基督徒编的神迹故事总那么千篇一律一样,土摩托的故事也是标准的“全球变暖”版本。“全球变暖”教父、NASA的James Hansen多年控诉美国(小布什)政府打压他、不让他表达观点,而土摩托则替中国气候学家控诉他们在中国的类似遭遇。我们看到的普遍现象是,中国政府是在承认全球变暖全套教义的基础上,去和发达国家争论责任问题;全球变暖的核心教义——CO2的气候敏感性,从来没有被中国代表在谈判中质疑;中国的科研界也和国际科学界一样,多少人都在吃全球变暖这碗饭,所以不知道土摩托阴谋论的依据在哪里。

 

附2010年4月旧文:《土摩托为什么写不出全球变暖的科学》

 

今天新语丝登出了土摩托的文章《精英科学和民族科学》,他承认春节期间花了十多天想写个“气候变化中的科学”系列,最后因为发现“水太深”、自己“泳技不佳”而罢笔。土摩托这里表现得还算谦虚,不过,“全球变化”之“水深”并非是像粒子物理之类那样“难以理解”,而是指它牵扯了太多彼此相关的命题(随便说一下,比如全球是不是在变暖,变暖是不是有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是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程度多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不是有效,全球变暖后果多大、是不是值得进行排放控制,控制的目标在哪里,排放控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温室气体排放应该如何在经济上控制),多数命题的答案并不确定,后面有太多的逻辑链条,而有些问题的答案甚至相当程度上是价值判断。这些问题,一位科学记者应该有足够的素质进行客观分析。

 

从土摩托以前的关于气候变化文章看,他的问题不在于水深和泳技,而在于过于失去客观。具体说就是两点,一是急于在“主流学界”或者同行审议的发表文章中找出确定的答案,二是用中国的语境去套用国外的科学争论。

 

关于第一点,他注定不会成功。气候变化的上述问题不同于地震预报和转基因,不存在他要的答案,很多科学问题并无定论(unsettled),只有戈尔之流妄人(他最近的笑话是宣称地球两公里深的温度是一百万度)才会说“一切科学问题都已解决,缺的只是决心和行动”。为什么说很多问题无定论,可以看Phil Jones20102月对BBC的回答,以及一些承认“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AGW)”的气候学家(比如Roger Pielke Jr.)的博客。

 

至于第二点,在他这篇《精英科学和民族科学》和上一篇《气候变化——科学和媒体的新战场》都表现得十分明显。这一篇指责丁仲礼院士搞“民族科学”,因为他“中国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研究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中国的崛起”。但土摩托这顶帽子可以扣到美国、澳大利亚的很多科学家头上,他们认为AGW没有科学依据、减排行动只能损害本国经济;既然大家都能戴这顶帽子,丁院士的表现也就不在于“民族科学”的特殊性了。

 

而在上一篇《气候变化——科学和媒体的新战场》里面,他是从国内转基因的视角去解释国外的全球变化争议,认为争议的原因同样在于媒体不按主流科学进行报导,在于“科普不够”。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土摩托似乎对英国媒体很熟悉,那么不应该不知道英国BBC、卫报等左翼媒体坚决站在AGW一方,只有右翼的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才不遵从AGW的宣传。而美国除福克斯电视台之外几乎所有大的媒体都在捍卫AGW,在200911月气候门和20102IPCC一系列丑闻之后几乎近于采取掩盖和漠视的态度。这和中国媒体热衷于反对转基因、宣传地震预报完全不同。如果说国际上的全球变化争论与国内的转基因、水坝争论有某些相似的话,那就是环保分子绑架了科学、垄断了宣传、左右了政策。

 

所以土摩托之所以写不好全球变暖的文章和报导,主观原因就在于先入为主、急于给读者确定的说法,当然也可能他本人就没察觉英国媒体的倾向——而由倾向性得出的结论往往经不起推敲。另外他有些时候也偷懒出错,比如2007年一篇文章犯过“北冰洋海冰融化会引起海面上升”的错误。

 

如果我们要为土摩托找个客观原因的话,那就是中国的公众、媒体甚至气候学界远离国际气候争论的舞台中心,公众和媒体不具备足够的素质来理解气候争论问题中逻辑的深刻和复杂。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记者写不出20102月英国《卫报》和20104月德国《明镜》周刊那样优秀的气候变化报导和BBC那样优秀的采访。

 

延伸阅读(一位网友2008年底写的):“要理解暖化,就不能听土摩托的”

http://my.opera.com/dahema/blog/show.dml/2786629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036-526691.html

上一篇: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论文:全球地震没有增加
下一篇:智利硝酸盐矿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化学的百年难题

1 邸利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