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有的时候看的是态度而不是道理

已有 3195 次阅读 2012-1-21 19:22 |个人分类:菲亦所思|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 道理, 态度, 舆情

今天看到一个电视节目之后,再回想起以前的所见所闻,不禁有这样的感慨:有的时候,人们对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一件事情进行评价的时候,不是看是否讲道理,而是是否态度好。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是不能用在所有场合的,在很多时候,感性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做科研的人容易犯的毛病是试图把所有的东西都赋予科学解释,都要讲出个道理来,而人类社会的很多东西,似乎只用科学的角度去看,有很大的局限性。

今天我看到的电视上报道了一个人新买的车在两年之内修过30多次,车胎总是有问题,这个人很生气,就在记者的陪同下,去找卖他车的4s店理论。4s店的经理说要必须先鉴定这车胎的问题是外人故意破坏的,还是车胎本身的问题,有了定论之后才能判断4s店是否应该给他换轮胎。这经理说的话从道理上讲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的确存在着跟这个人有仇的人故意破坏车胎的可能性,并不一定就是轮胎质量本身的问题。如果经理就按照原本规定的这程序来应付着买家的话,估计记者会添油加醋地报道这家4s店如何不好。所以这个经理很精明,说那我们先给你免费换轮胎,于是买家也无话可说地回去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所谓的道理来应对,是不行的。因为如果因为讲道理而被记者曝光后,看到节目的人肯定会觉得这家4s店太霸道,从而可能影响到这家店的信誉和以后的生意。所以,经理在还不能确定是否自己应该负责的情况下,先负起责任来,顾客和记者就没的说了。这样的结果也是好事,也算是给自己店做个广告。

这让我想起一些企业问题而引起的网络舆情事件。在中国,发生这种舆情之后,相关的企业经常是立刻去给个解释,撇清自己和这件事情的关系,结果导致舆情越来越大,然后上级下令彻查此事。如果事情发展至此,无论最后彻查的结果对企业有利还是有弊,企业在这件事情上已经是输了一半了,因为企业之前的态度会失去民心。往往社会大众看的是企业的态度,而对于企业究竟负多大的责任我,往往是次要考虑的事情了。

因此,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理上,最重要的是用好的态度先平息民愤,而不要先考虑自己是否在这件事情上受委屈。2011年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中,如果根据法律条款,中海油和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根据合同的规定,康菲公司负全责,而民众除了把矛头指向康菲公司之外,还把矛头指向了中海油。中海油虽然觉得委屈,但这个时候,也要对民众的态度负责,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71-530790.html

上一篇:与人有关的评价是一个度的问题
下一篇:过年给朋友们发祝福短信

12 吕喆 刘洋 李学宽 曹聪 汪梦雅 陈学雷 曹建军 罗帆 蒋继平 汤治国 crossludo 宋敦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