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万紫千红才是春——也说春晚 精选

已有 6381 次阅读 2012-1-26 09:03 |个人分类:灯下琐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草根, 大众化, 春晚, 万紫千红才是春

我的科学网博客主要涉及科研与学习的事儿,绝少涉足社会文化生活;在乐乎博客里偶而对此插几句嘴,但也为数不多。近日看到科学网上有博友对春晚有种种评说,忍不住也来凑凑热闹,捡出三年前发布的两篇博文作为链接,顺便再发表一些浅见。

常言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春节晚会作为华人大众的“文化年夜饭”,有其存在的需要,应该尽可能烹调成东南西北、老少皆宜的“文化大餐”。然而,众口难调,时下大众的文化鉴赏力又在不断提升,春晚导演恐怕是世上最难当的导演。春晚的出路何在?窃以为,在于:植根于民众,力争百花齐放,追求“万紫千红才是春”的胜境。

对于2012年春晚节目,是优是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我只说其中的一点可取之处:经过层层筛选,不少“草根”文艺奇才得以亮相,且颇受欢迎(这一做法去年已开始,今年更有进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的表演天才成批涌现,电视中也出现了“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中国达人秀”之类的极有群众基础的大众文艺选秀专栏节目,草根艺人来自芸芸众生,有一定特长就可一显身手。你看,“星光大道”办了多年,长盛不衰,春晚上许多新秀来自那里;“中国达人秀”才办了三年,收视率屡创新高;“我要上春晚”的功利性强一点,也呈现星光璀璨的局面。设想一下,让歌喉独特的洗碗工潘倩倩、菜场“歌后”菜花甜妈、台湾天才“扯铃”少年宋佳政等人也上今年春晚,不知会赢得多少掌声!

当然,大家也极其欢迎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精湛演出,你看,杨丽萍、王迪的精妙绝伦的“雀之舞”是何等吸引人的眼球!“回顾春晚三十年”的那些精彩表演,赚得了多少人的眼泪!

因此,在当前的条件下,做到“万紫千红”并不困难。如果从指导思想上,把春晚定位为“草根大联欢”,去掉一些“程式化”安排,剔除有低俗倾向的插科打诨,大大增加春晚阵容中的“新面孔”,不断推出健康向上、富有内涵的表演,节目常换常新,春晚就会增添无穷的吸引力,成为大多数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文化年夜饭”。

至于春晚的收视率,我很同意博友吕喆的看法(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531564),其实“收率”与“视率”是不同的,要真正做到两者都高,春晚必须走进一步大众化、普及化之路。而且,不必太强调收视率,因为那是虚无缥缈的玩意儿。

 

写于2012126日晨

 

【链接】对赵本山小品的两个评论

 

按语:年年春晚,今又春晚。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屡屡以赵本山小品挑大梁。我以为,他的部分节目的水准实在不敢恭维。五年前我对他当年的作品写过一篇短评,曾投稿到某纸质媒体,未予刊登,恐怕也是为了维护这位“小品王”的威信吧!现录入这篇旧稿,请各位品评是否言之成理。(2009-1-25

 

赵本山小品:致命的败笔

 

时下,都在品评春晚。一般认为,语言类节目令人失望,而矮子里面拔将军,赵本山主演的《送水工》还算差强人意。对此,本人不敢苟同。

我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有点忍俊不禁。听说剧中的范伟在“读博士后”,心里马上想到一个问题:博士后是的吗?尽管吾生也早,没有过博士后,但近年来走访国外学界,多少了解点情况,还结识了一些正在做博士后的学者;在国内作为联系导师,也指导过博士后研究,我的课题组里就有三位做过博士后的学者。读博士后实在是一个错误概念。简单说来,博士后是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士的一种过渡性的工作岗位,时限通常为两年,对有意聘用此人的单位是很好的试用期,对有心献身科研事业的年青人又是一种绝好的深造机会。但是,博士后与博士研究生有原则区别,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相当可观的收入。十几年前,我在纽约认识一位博士后,私交颇深,他告诉我,他当时的年收入是三万六千美元(也是当时美国博士后收入的平均数),应该算是不菲的了吧!(国内的博士后收入少一些,一般也有三四万元人民币的年收入)。试想,有这样收入的博士后还需要国内的老妈含辛茹苦地打工来养活他吗?小品中还有一个情节也非常可笑:儿子想孝敬继父,掏出五千美元,说是写论文的稿费。殊不知,国外发表学术论文一般不给稿费;写书倒是有稿费,那就远远不止区区五千美元了。

我真有点不明白:,春晚节目经过了反复审查,居然还留下这么个大漏洞!这绝对不能责怪老赵,因为博士后究竟与他的生活相距甚远。问题出在编导。也许他们认为,如今博士多得很,已经不希罕了,拍脑袋一想,干脆个更难的、更少的,就让范伟博士后吧!其实,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就不会犯这类常识性的错误。联想起自己当年春节在国外时曾千方百计想办法收看春晚节目,留学的莘莘学子可说是春晚节目最忠实热心的观众群之一,我不知道他们看过这个节目会不会与我有同感:纯粹是瞎编的!这样的节目也能得奖,只能哀叹中国小品剧作者后继无人了。

 

写于2004-2-2

发布于2009-1-25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53441.html

 

赵本山小品群体:江郎才尽?

 

多年来,赵本山在春晚节目中尽心尽力,娱乐大众,居功至伟,有口皆碑。但是他近年来不免给大家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除了赵本山-宋丹丹的白云黑土系列还可圈可点,其余节目表现平平。试看赵本山-范伟系列,一个比一个让人倒胃口。就说“卖拐系列”吧,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看来,均属于“下下品”,无非是集“坑蒙拐骗”之大成而已,如果说是代表群众对“坑蒙拐骗”大张挞伐,倒也罢了;但是所鞭挞的只是小蒙小骗,只有范伟那样的傻瓜才会上当的小伎俩。当然,他们的表演不乏机敏之处,而除了逗大家哈哈一乐之外,没留下什么可回味之处。

与前辈幽默大师相比,赵本山缺乏什么?缺的是文化艺术底蕴。且看西方的卓别林,由于他有艺术底蕴,嬉笑怒骂皆文章,他的作品有长久的历史价值;再看大家熟悉的相声大师侯宝林,由于他注意语言文化的修炼,给我们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艺术瑰宝;就是与同时代的陈佩斯-朱时茂系列或黄宏系列相比,在文化演绎和针砭时弊方面,赵本山系列也差得远了。

责任不全在老赵身上。大家知道,赵本山小品有个“御用”创作团队,其中最有名的“御用”编剧应该说是何占魁了。他本来的文化艺术修养就相当有限,这些年又心有旁骛(卷入“万亩造林”案即为一例),能指望他拿出好作品吗?

因此,我认为,赵本山小品目前虽还能抓住人心,但是他已倾向于江郎才尽,若不改弦更张,渐趋没落将是历史的必然。

把春晚的笑声过分寄望于某一个人,实在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写于2009125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53442.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732-531710.html

上一篇:周末闲话-11:说说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中的那些小事儿
下一篇:基金申请新议-12:分清主次 谨慎选择

25 吕洪波 吕喆 曾荣昌 曹聪 陈学雷 吴吉良 蒋继平 唐常杰 刘立 尤明庆 覃开蓉 罗帆 赵斌 李维音 张彦斌 黄晓磊 徐长庆 吴飞鹏 毛克彪 杨学祥 张玉秀 刘钢 文文 wgq3867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