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t92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博文

关于韩寒的悖论

已有 4261 次阅读 2012-2-9 10: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方舟子, 韩寒, 打假, 骂人

/水博

 

方韩大战中,很多媒体和名人站出来坚定的支持韩寒。例如,网友木然说“支持韩寒不需要那么多的理由,一个理由就足够,那就是韩寒追求自由,讲自由。韩寒以自己的方式争自由,就凭这一点我就支持韩寒。

我非常赞赏木然网友崇尚自由的意见,自由是人类文明最高的价值之一。有什么事情能比我们追求自由更重要呢?但是,韩寒在追求自己的自由的同时,却不容许给别人自由。当别人要质疑他的时候,他就使尽悬赏、威胁、谩骂各种手段加以阻拦。看到自己的手段难以奏效,韩寒甚至还想要用诬告质疑者名誉侵权的方式,剥夺别人的自由。(韩寒曾明确表示,只要方舟子不再质疑他,他就可以不去起诉。可见韩寒起诉不是别的目的,就是要限制别人质疑他的自由。)

所以,即使我支持要自由的韩寒,但绝不愿意支持要限制别人自由的韩寒。自由决不是任何人的专属品。

 

还曾有另一位网友附和木然说“木然先生今天撰文说他挺韩寒一条就足:韩寒追求自由。我也说我挺韩寒一条就足:他是那个敢说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中国的糊涂蛋和瞎子没几个,那么多人为什么明明看见皇帝没穿衣服就是不敢说?就冲这一点我就佩服他。

这话就更有意思了。韩寒确实曾经是“那个敢说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但是,当他自己长大之后,分明是光着屁股跑到了舞台上,还要诬告嘲笑他的观众诽谤罪。一个自己可以大胆的说皇帝没穿衣服,却不死活也不准别说自己这个“戏子”光屁股的家伙,还值得网友佩服吗?

 

力挺韩寒的陈有西律师,谈到韩寒起诉质疑者的诬告,曾信誓旦旦的说“现在一些人物在网上整天骂人,越来越肆无忌惮,选择一些案件进行诉讼是有必要的,可以正视听,明真相。用法律来梳理社会评价标准。让一些骂人英雄知道中国是已经有一些法律规范的,这是一种社会进步而非抑制批评。

同样令人不解的是,难道我们的大律师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谁不知道现在的韩寒之所以出名,主要就是靠“骂”出来。他骂教育、骂文化、骂社会、骂政府,被他骂过的名人可以说不计其数。连美国的时代杂志,都因为韩寒的“骂”功,把他作为“中国的坏小子”登上了封面。更有意思的是,这次方韩大战刚刚开场的时候,韩寒“坏小子”的功夫依然主要体现在能“骂”上。讽刺质疑者的老婆偷人,嘲笑质疑者的脑瓜秃顶。韩寒骂人的工夫确实不一般。

看到陈大律师的“现在一些人物在网上整天骂人,越来越肆无忌惮,选择一些案件进行诉讼是有必要的,可以正视听,明真相。”,真让人有点犯糊涂。怎么韩寒作为“在网上整天骂人,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杰出代表,嫌在网上骂人还不过瘾,还要把被骂的人再告上法庭,教训一番?难道陈大律师“让一些骂人英雄知道中国是已经有一些法律规范的”的目的,就是要让骂人者骂得更理直气壮?被骂者不但不能对骂,连质疑一下都不容许?自己靠骂名人骂出了名,却要把骂自己这个名人的告上法庭?这对以前那么多被韩寒骂过的名人们,公平吗?

 

说实在的,我非常理解和支持韩寒的叛逆精神。根据我自身的经历,我也非常赞赏韩寒的自己动脑筋思考优于死啃书本的做法。我甚至愿意相信韩寒博客中的一些犀利的评论,很可能就是韩寒自己的真实水平的体现。记得我在一次与别人的辩论中,我就用韩寒的例子反驳过一位,以自己读过多少多少名著为自豪的网友。我觉得动脑筋思考问题,比读书更重要。喜欢思考的人,不是不读书,而是喜欢带着思考的问题去读书。这种读书的态度,不仅可以更高效的吸收书中的营养,而且还不容易被某些书的作者所误导。我相信韩寒是有才华的,他能成功也是有道理的。但是,韩寒不能忘乎所以的真把自己当成了神。特别是在别人指出你的问题的时候,你应该勇敢地承认。有才华的韩寒是大家需要的,但神坛上的韩寒总有一天要跌下来,砸伤人的。

我觉得,韩寒应该感谢方舟子的点拨,真正爱护韩寒的网友,就应该帮助他安全的从神坛上走下来。这对于一些靠神化韩寒赚钱和曾经通过吹捧韩寒哗众取宠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损失。不过,你们不能太自私,你们把韩寒驾得越高,他就摔得越惨。看过《新京报》记者采访韩寒的文章,觉得很真实。看来韩寒确实不是神,就是一个敢说、敢干、敢闯的“坏小子”,不用再装什么了,社会需要一个真实的韩寒,而不需要一个骗人的韩寒。

 

 

附:新京报《韩寒曾因学习不好挨揍 父子关系紧张》

20120209

 

韩寒不会想到,他的2012会从一名叫麦田的网友对他作品提出质疑开始。

他也不会想到,在麦田致歉并退出质疑后,打假名人方舟子会继续对他的作品进行质疑;他更不会想到,最终质疑的焦点会指向其父亲韩仁均,怀疑其早期作品是父亲代笔。

网上一番质疑后,韩寒宣布退出论战。23日,韩寒正式向上海市普陀区法院递交上诉材料,起诉方舟子在微博上侵害其名誉权与著作署名权。

在这场论战中,韩寒的父亲始终站在儿子这一边,为其寻找证据,并自证清白。韩门父子成为这场论战的焦点人物。

11330岁的韩寒在家中忙着哄女儿,他希望春节后能抱着女儿上一家杂志的封面。

父亲韩仁均,则忙着约牌友打麻将。

父子都生活在自己的节奏里,不过,这一切随后被一场网络大战打乱。

115,一名叫麦田的网友在网上质疑作家韩寒此前的作品系别人代笔。

随后,打假名人方舟子参与了进来。论战升级。几十万网友竞相加入了这场席卷全国的大讨论。

而韩寒和父亲这对性格迥异的父子,并肩进行了一场反击战

一场风波

韩仁均始终是一位谨言慎行的父亲,每当儿子与外人发生争执他都会先从儿子身上找问题

屋子里很热,韩寒忙着整理自己的形象。他把又长又厚的黑格子围巾精巧地围在脖子上,拽平牛仔裤上的褶皱。他拢了拢头发,走进了会客室。会客室里,三四个摄影师正七手八脚地摆弄着机位。

这是20122月的一个夜晚,韩寒在他的办公室里持续接受了十几家媒体的采访。采访焦点都是——他的作品是不是别人代笔。

引起这一话题的是一位网友和打假名人方舟子。春节前,前者在网上质疑韩寒早期的作品是别人代笔。

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很多。其中一个是,韩早期成名作品《求医》完成时才十几岁,却在文中称呼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医生为小姑娘。

起初,韩寒并没在意。

他指着电脑上质疑自己的帖子笑,他说,这样没有理由的怀疑,谁信?韩妻回忆说。另一位朋友回忆,年初五,网上的质疑风生水起时,韩寒和几个朋友用一场持续六七个小时的《使命召唤2》网络游戏排解心中的不爽。

57岁的韩仁均身高170左右,体形消瘦,一头略显花白的短发。从金山区文化馆退休后,他每日都会约上几个牌友坐在一起打上海麻将。

韩仁均喜欢上网,因为儿子话少从来不愿意说烦心事,所以在网上关注儿子已经成为习惯。

认识韩仁均的人会说,这是一位外厉内慈的父亲,他既会因为儿子不吃奶粉煮鸡蛋发火,也会为邻居状告儿子偷草莓大打出手,尽管他知道儿子是被冤枉的。我们没有任何背景,他必须老老实实做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深夜里起来陪儿子去室外上厕所。

几十年来,韩仁均始终是一位谨言慎行的父亲,每当儿子与外人发生争执,他都会先从儿子身上找问题。

一对父子的反击

三十年来,这位父亲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守护着不断成长的韩寒

127日发表博客《说说我自己》之前,韩仁均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卷入到一场席卷全国的争论当中。

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网上质疑的发酵,到底有没有人替韩寒代笔成为数十万网友激烈讨论的问题。特别是打假名人方舟子的介入,更是把这一质疑推向了高潮。

就在韩仁均感到事态发展方向不对头的那段时间,向来我行我素的儿子向质疑者开炮了。

首先,韩寒甚至嘲笑了质疑者的生理缺陷,紧接着又悬赏2000万寻找别人给自己代笔的证据。接下来,他又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几乎在同一时刻,素不露面的韩妻金丽华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成为媒体联络人。

接下来,韩仁均发现儿子变了。和记者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多,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持续接受采访,最多时一天要做十几个。

韩仁均决定写一篇文章为儿子进行辩白,这是一篇7588字的长文。他说从子夜写到凌晨7点。

不过,他对自己的文采不满意,似乎这会影响作家儿子的形象。

为什么会这样做?韩仁均说,韩寒还只是一个30岁的青年,他希望韩寒能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人与人之间具有基本信任和交流的社会环境里。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去和他争论,去批评他,可以看不顺眼直接骂他,但不要去用恶意的揣测去诬陷他,污蔑他。

韩仁均的努力换来的是更多的质疑。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有人在电话里质问他,由于激动他有些口吃,不料这成为质疑儿子的新证据。质疑者说:人只有撒谎时才会结巴。

对于新的质疑,韩仁均没有过多解释。

这并不是韩仁均第一次与儿子站在一起。30年来,这位父亲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守护着不断成长的韩寒。

成名的儿子

以前韩寒和父亲的关系比较紧张,因为学习不好总挨揍

韩寒今年30岁,留着飘逸的长发,高兴时会把胶皮管子套在胳膊上扮铁臂阿童木。从少年到成年,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不断发生在他身上。

读初中时,他就喜欢读钱钟书的著作,而当时别的同学正沉浸于《圣斗士》里的天马流星拳。接下来他依靠跑步特长进入了重点高中,却在课堂上写起了小说,任由七门科目不及格。留级的事也发生在他身上,可没过多久,17岁的他成了畅销书作家。

成为作家后,韩寒又选择了赛车,数年沉寂之后接连把一溜奖杯捧回了家。

如今,韩寒已经成为乡村老家的名人,当地村民已经开始习惯接受记者采访。一些妇女则开始以统计有多少女粉丝来此向韩寒求婚为乐。

不过在,1999年以前,大家对韩寒的印象不是这个样子。

 

邻居们说,韩寒是独子,从小很调皮,甚至还有些痞气。比如,他会在练习足球时瞄准村里人的玻璃,踢碎了就跑。还有些时候会用大富翁棋盘游戏中的假美元糊弄小贩买东西,尽管这并没有成功。偷西瓜、草莓更是常事。

我小时候,妈妈不喜欢我和韩寒一起玩。邻居韩春平说,小时候韩寒能言善辩,我说不过他,每次惹了祸都会推到我身上。

相比村民的印象,高中老师眼中的韩寒,上课不学习,目无师长,喜欢哗众取宠,还在考试卷子上批评老师能力不够强。总之就是一个问题青年。

韩寒的老家不大,七横八纵地散落着羊肠小道。一名村民说,韩寒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出了名,经常考试不及格,挨打也是家常便饭。他在前面跑,他爸在后面追,村上的人则跟着在后面拉。

韩寒也认为在发表《三重门》以前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比较紧张,因为学习不好总挨揍。

父亲的决策

韩寒出生后,韩仁均为儿子选取了学而优则仕的成长道路

韩仁均比儿子矮些,说话声音不大,笑眯眯地陪着访客,话不多。

他是一位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教育体制的追求和向往,几乎贯穿了前半生。

20岁以前的韩仁均是一名农村青年,在老家过着光膀子种地的生活。恢复高考后,他自学考取了当时的华师大

他说,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自己便开始畅想大学生活。不过,他的大学生活只局限于学校后门的肝炎隔离区病房,一周后因肝功能异常他被退学了。

30年后,韩仁均感慨当时没有来得及认识一个同学

被退学五年后,韩仁均参加自考,报的依旧是华师大。他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两年半以后考过了专科线所要求的10门功课。

这一系列的奋斗让韩仁均有了城镇户口,并成为上海金山区事业单位里的一员。

韩寒出生后,韩仁均为儿子选取了学而优则仕的成长道路。

韩寒上小学时,就把家里的书架堆满各种文学作品。进入初中前,韩仁均先是交了几千块的择校费为儿子选取了一所好学校,然后又花上一万块钱配了一台286电脑。为了能照顾儿子读书,他和妻子借住在一个低矮的平房里。在他的守护下,韩寒进入了松江二中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重点高中。

韩仁均对自己为儿子铺设的路线,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认为,在名校里就读的韩寒长大后,他的大部分同学将会是县里方方面面管事的头面人物,有这么一个人际关系基础,那对儿子的工作和发展会有所帮助。

我曾经试图安排他的人生,比如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韩仁均说,可我似乎永远掌控不了这个孩子

上学时的韩寒,一次接着一次让韩仁均感到失望。他时常因儿子成绩不好被老师叫到学校,这让他感到很苦恼。

单位离学校远,每去一次都要请假一天。坐在尘土飞扬的公交车里他觉得在同事面前很没面子,到了学校更是站在老师身边,手足无措。老师永远都是先笑着和成绩好的孩子家长谈,然后收起笑容和他说,韩寒很调皮成绩不好。

他开始和妻子互相推脱去学校见老师,电话一响就担心是老师要告状。追打儿子的过程也很辛苦,韩寒跑得越来越快,而且还学会了离家出走。

尽管各种失望不断叠加在韩仁均身上,不过,他始终坚持儿子必须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直到1999年。

那一年,韩寒先是高一留级,紧接着又因考试不及格、连续违反校纪,被松江二中劝说休学。韩仁均知道,当他在休学通知书上签字那一刻,自己多年为韩寒铺设的路断了。

公交车上,韩仁均说感到解脱了。韩寒则记得,这次回家,父亲没有打他,反而坐在妈妈旁边为自己说起了话:让他闯吧,文凭有什么用……”

事实是,在休学一事上韩仁均顺从了儿子的想法。

韩仁均没有想到休学的决定会把儿子推上一个荣誉的巅峰。

儿子是作家,对于长时间从事文化工作的韩仁均来讲,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不过,正当他为此自豪的时候,一件让自己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作家儿子韩寒去了北京,玩起了赛车。

赛车手

不过对韩仁均来讲,韩寒赛车是一个漫长而纠结的过程

到现在,韩寒已经发表了四部小说和相当一部分杂文。不过他说,自己更喜欢的是发亮的跑道和咆哮的赛车。

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大家的感情简单而又粗糙。除了赛车大家经常在一起打牌,输了的人在地上学狗爬。

我从来不和他谈论什么文字,我们这里看重的永远是速度和正确的操作。孙强是韩寒的领航员。

赛车场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世界。穿上赛车服的男人活像科幻片里的星际战士,赛车裹着尘土闪电一样在跑道上奔驰,震耳欲聋的马达轰鸣声则让每个选手都像被注入了肾上腺素一样,瞪大眼睛。韩寒喜欢这种感觉,很多时候,这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靠速度靠实力说话。韩寒说,这是很棒的行业。

这同样是一个充满变数和危险的行业。

有一年冬天,在漠河,韩寒的车以80公里的时速冲出了跑道,车子在路上陀螺一样转圈;还有一年,韩寒在比赛中翻了车。大家七手八脚地拽出韩寒后,一位体育记者发现赛车摔得和麻花一样,比原先少了四分之一

韩寒的老家摆着一溜的赛车大赛奖杯。来客人时,韩仁均会指着奖杯说,这只是儿子奖杯中的一小部分,别人夸韩寒车技好,他会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不过对韩仁均来讲,韩寒赛车是一个漫长而纠结的过程。以至于7年后他仍坐在椅子上絮叨,也没什么别的想法,赛车,还是早点收手的好。他还会不停地询问,韩寒说赛车的安全标准是民用车的几十倍,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其父其子

熟悉韩仁均的人都说这是个认死理的人。韩寒则被称作聪明,善于捕捉各种机会

每天早上起床前,韩仁均会躲在被窝里用iphone上会儿网。这个习惯和韩寒一模一样。

韩仁均会将世博会称为爱思B;在油价上涨后,评价发改委只会做两件事:涨价和为涨价辩护,也会抱怨金山区小化工厂林立,人民被化工的危险。

韩寒喜欢趴在被窝里用IPAD看新闻。妻子金丽华说,遇见不懂的事情,韩寒就问百度,还不行就打电话问朋友。

他的一位朋友说,韩寒会半夜给他打电话,抛来一个诸如你知道事后审查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印度民主是什么模式之类的问题。

韩寒不是一个学者,但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符号人物。据说他在微博上只敲了一个字就有70多万人前来关注。

不久前,他在网上发表了韩三篇,结果立即引起了热议,韩寒的支持者把韩寒称为一个快刀手,用简短犀利的文字不断刺向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盲从。

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他名列网络票选第二。

如果他会说中国话,他就知道我是谁。韩寒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说。

韩仁均很倔,熟悉他的人都说这是个认死理的人。韩寒则被称作聪明,领悟能力极快,善于捕捉各种机会。

对于聪明这一点,韩寒从来不回避。当朋友看见他写的毛笔字很漂亮以后会大喊这太不公平了,也看不见你练字为什么你的字会写得这样好。听见朋友的表扬,韩寒并不回答,只是呵呵地笑。对于领悟力,韩寒坦言,这或许又是一个老天给予的恩赐。

他说,自己小时候就会研究《少男少女》杂志编辑的思路,然后投其所好,这让他的投稿命中率达到了六成以上。再比如,写《三重门》是因为当时社会上很流行的小说都是描写乖孩子的,不够叛逆,《三重门》就诞生了,一个叛逆少年的故事,一炮走红。

一位方姓网络编辑则说,20062007年他就给韩寒申请了博客,可韩很少写,到了2008年网络影响力逐渐凸显,韩寒也开始经营自己的博客。

放不下的韩寒

朋友说,韩寒被赋予了太多使命,自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失望

韩寒不觉得自己是个神。他说,时无英雄,才让竖子成名。

长时间的采访让韩寒有些累,他蹲在窗台上一字一顿地说,大部分时候我知道自己做得很普通,也很无奈。

前些年,他创办了一本杂志,意在进行文学探讨。出杂志的想法得到很多出版商的追捧。不过,对方关心的永远是绯闻”“揭秘”“八卦一类的话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决定宴请能帮助自己出版的人。

我要求,不删减作品的内容。韩寒说,我不停地向一些人赔着笑脸敬酒,不过他们饭桌上答应好的事情,酒醒就立马不算数了。

韩寒拒绝让步,换回来的是杂志停刊。他的办公室仍保留着杂志初期创刊时的样子,墙上挂着各种版样。

有一次,老家的邻居请求韩寒解决周边化工厂污染问题,这是一个让韩寒很纠结的要求。他能做些什么呢?只有私下不停诅咒。金丽华说,这种诅咒似乎在去年奏效,一个化工厂爆炸了,韩寒还写了博文纪念,没多久一切照旧。

朋友说,韩寒被赋予了太多使命,自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失望,其实他是个很生活的人。朋友说,高晓松曾和韩寒大谈西方民主,可韩寒说,记住的只是高晓松说到慷慨激昂处,接了老婆电话,随后笑嘻嘻地说老婆,老婆,我爱你

韩方辩论,目前在网上逐渐平息。生活似乎正常了,老家的河边,韩寒向摄影师摆起了各种pose,还爬上房顶。

就在韩寒拍照时,韩仁均守在农村的老宅里,嘴里喷着哈气向记者说,韩寒是被冤枉的。

天气很冷,手指头有些僵,这并没影响韩仁均摆弄身边的电脑,看看大家怎么说韩寒,总是放不下。

本报记者崔木杨 周亦楣 上海报道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5826-535584.html

上一篇:韩寒的人造之嫌缘何难以消除?
下一篇:追问:为何我国环境的标准最严质量却很差?

2 汤奔阳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