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wenl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wenlan

博文

上海话 怎么啦!

已有 5311 次阅读 2012-2-24 14:1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office, class, face, center, 上海话

 

文革期间,我在东北工业重镇沈阳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常常因词不达意的上海话被人嘲笑:你们上海人王、黄不分,你们上海人什么都叫“吃”,喝茶叫吃茶,抽烟叫吃香烟……,煮饭吧,叫什么烧饭,饭烧掉了,吃什么?看病么,偏偏叫看医生(这一点上海倒是早就跟国际接轨了),到你们上海出差,问个路,回答不远,跑跑十分钟就到。跑跑十分钟,那我走要走多少时间?……听听工人师傅这一席话,想想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北方,于是乖乖地学东北话,把“很好”说成“贼好”,把这儿说成“这疙瘩”。告诉师傅我家地址的时候,可以把“我家挺好找”说成“我家贼好找”。

 

那些年,说上海话对于我和我丈夫保持家庭一级机密,作用可谓不小。几十人一个大屋子,我和我丈夫通电话,是在团结友爱,还是在制造分裂,旁人一概不知晓。厂里有一个清华毕业的南方人,找了个沈阳老婆,必须用洋泾浜普通话打电话,于是麻烦来了。一点家庭琐事便会由同事、由厂里的接线员传来传去,似乎这样就可以给只有八个样板戏的年代添点娱乐色彩。不过,现在我挺纳闷,同时无锡人氏的年轻的F夫妇,为什么不利用语言优势,人前是普通话,人后也是普通话呢?(但我无法考证,宁可信其如此!)F先生说,无锡话的“我爱你”不好说。那么普通话的“我爱你”就好说了吗?我总觉得先是有英文的I love you,然后才有电影里翻译过来的普通话“我爱你”的,生活的真实里有此话吗?小青年的事情我是搞不懂的了,我这里话也扯太远了,打住!

 

再回到上海话来。这几年上海的俚语飞速地增长起来,明明是挺漂亮的东西,偏要说“不要太漂亮呵!”。 两个人吵架,唇枪舌剑,吐沫横飞:“你有毛病啊?”,“你不要吃错药!”,“你神经搭错啦!”乖乖,好像到了医院。听到别人在喊“帮帮忙好吗?”,你可千万不要真的去帮忙。不然,他又会飞过来一句:“你拎得清哇?”出租车不知道为什么叫叉头,冒牌货为什么叫大兴……。细究起来,真是莫名其妙。但是大家都习惯了。连电视、电影也吸纳了这些语汇。看!俊男倩女在搔首弄姿一番后会冒出一句“不要太潇洒!”。把个否定当成了强调语气的肯定。害得我也情不自禁,在北方人面前动不动来个不要太、不要太,搞得别人摸不着头脑!



https://m.sciencenet.cn/blog-667429-540907.html

上一篇:别字种种
下一篇:心算

4 金小伟 陆俊茜 朱晓刚 徐迎晓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