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x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exx

博文

思维的宏观分类

已有 2547 次阅读 2012-3-12 17:44 |个人分类:思维技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office, style, black, 活动

思维分类的依据太多,这里主要从宏观上、整体上以思维过程的线性规律对思维进行的分类,把思维分为认识性思维、描述性思维、构建性思维、表达性思维、实践性思维。而这样的划分不属于科学的划分,它是一种人为的、从外部来认识思维活动。把思维分为五种类型有利于对思维活动方位的确认和有关联系的衔接。

1、认识性思维。它是所有思维活动类型的源头,旨在搞清什么原因造成的,起因是问题意识。一是问题的确认,二是问题的提出,三是问题的方向,四是问题的目标,五是问题的评控,最后是问题的空间。认识性问题没有任何参照,它的运用常常是靠想象、理解和线性。

2、描述性思维。它不产生新意,仅承担着思维状态的一种延伸,是重复、推演虚拟空间中的一种意识存在过程。它的运用主要有逻辑、语法和修辞。从外化形式上,文学作品、讲故事都属于描述性思维。

3、构建性思维。它是围绕已具备的目标而展开的思维状态。是认识性思维的翻版,认识性思维上不去,构建性思维就出不来。它运用的概念有:科学、可行、利于操作。简单的说就是想怎么干。比如建设楼房,有施工图、组织图和设计图,而这些图的设计过程就是构建性思维的作用。

4、表达性思维。就是把思考出来的东西表达出来的思维意识。思考出来的东西是思维结果,想要表达出来是对思维结果的运用。从思维结过到思维结过的运用这个中间环节就是对表达性思维的运用。在这里强调思考的结果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不一定一致,正确对待谎言。运用的概念有:清晰、一致、防伪。

5、实践性思维。就是在行动过程中间证明你这个想法是对还是不对,不对的地方怎么修改。实践性思维强调三个概念:切入、推进、反馈,就是要有行动的切入点、要坚持推进。

不同的人群对思维的侧重是不同的。搞研究的人侧重于认识性思维;普通大众侧重与描述性思维;搞企业的、搞工程建设的人偏重构建性思维;教师、社会活动家、营销人员等侧重于表达性思维;实践性思维是人人都必须具备的。

把这些思维类型线性组合到一起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就是对象的外化。运用认识性思维把为什么的问题搞清楚;通过描述性思维把问题推进,知道在想什么;然后通过构建性思维知道这个问题该如何去处理;通过表达性思维把这个处理的方案表达出来;最后通过行动证明解决方案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就在行动中进行修正,便运用了实践性思维。而人们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物化、为了外化、为了实现。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3043-546971.html

上一篇:如何进行思维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下一篇:思维的微观分类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