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人在江湖-澳洲科研生活点滴 精选

已有 8737 次阅读 2012-4-14 15:45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科研, 澳洲, center, 人在江湖

人在江湖-澳洲科研生活点滴

 

最近比较郁闷,原因是有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相继被毙。说起第一篇文章,其实我也是花费了我非常大的精力完成的,自我感觉良好。投到了一个本领域的top journal,一审结果非常好。两个评审人,其中一个直接接收,另一个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坦率地讲是非常有水平的comments。按照审稿人的意见,我认真修改了论文然后resubmit。一个月后二审意见下来,第二个审稿人对我的修改也非常满意,但还是提到有两个问题,我没有解释清楚,需要make clear。这次主编提醒我如果三审,我还不能让审稿人满意,按照期刊的要求,我的论文会被拒掉。其实按照我以往的经验,论文改到这个程度,基本80%会被接收的。 第二次修改我觉得我仍然是很认真的,但有一个小问题,我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我仍然坚持自己原来的想法,进行了argue,并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为了以防意外,我还给主编添了一句话说非常感谢第二审稿人,他的意见对提高本文有非常的帮助,如果可能我们愿意在致谢中专门对第二个审稿人表示感谢。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这画蛇添足的一笔出了问题,还是我argue的东西审稿人还是不满意,最后主编通知我这篇论文被拒了。后来跟我的大牛老板说起这篇文章,大牛也表示很可惜,但还是支持我说argue 是没有错的,科学上需要这种精神,比多发一篇文章重要。

 

说起第二篇论文,更有点戏剧色彩。可以说这篇文章集中了我来澳洲的所有功力完成的,自我感觉很创新了。更重要的是除了我的大牛老板外,还有另外一位美国访问教授参与了,并付出了很大心血。说起这位教授,是大牛老板的老友,是本领域成名已久的老剑客, 也是美国ASCE一著名期刊的editor。这次受老板邀请,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澳洲访问6个月。我的研究方向跟这位教授的某一方向很接近,所以老板专门安排他和我一间办公室。牛人就是牛人,这几个月跟他朝夕相处,真是涨了不少见识。这篇论文从最初的idea 提出到实现,到写成文章,我跟他进行过无数次的讨论,他的建议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论文写成后,美国教授非常有信心,说我们要投就投最好的杂志。我说当然投Top 1 Journal。杂志投出去后,我每天上班的头一件事就是check 这篇文章的status。我梦想着没准那天主编就会给我来封信说 I am pleased to tell you that your paper is accepted。事情就是这样,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天早晨,我如常信心满满地check 我的信箱。主编真的来信了,论文直接被拒,连review的过程都没有。理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不适合这个杂志的风格,不好意思,我们不能进行送审,最后还安慰一句,说我们这个决定并不针对这篇文章的quality,建议投到别的杂志。当时大牛老板正在休假,我把主编的信转给美国访问教授,老头气的胡子乱颤,I am so surprised, I see many papers like our paper published in this journal. It is political, political! 后来又嘟囔几句这个杂志是斯坦福系的,跟剑桥系向来互相不服,但也不能这么过分啊!我当然不清楚他说的这些派系的来龙去脉,想必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江湖恩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圈也不能独善其外!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2836-559197.html

上一篇:薪火相传-美国生活点滴
下一篇:物以类聚-澳洲科研生活点滴

35 熊李虎 张红光 张俊鹏 朱志敏 曹聪 喻海良 陆俊茜 张焱 李波 汪志昊 张亮生 徐迎晓 郑祺 李天成 卢萌盟 曹冲 张军波 唐旭 李本先 王国光 梁建华 刘晓松 唐凌峰 郑智捷 马臻 刘进平 鲍永利 crossludo neilchau zzjtcm htli zaimingyu yunmu songbh05 biofans

发表评论 评论 (5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