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容易被忽视的文献信息 精选

已有 6657 次阅读 2012-4-21 07:25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信息, style

 

如何阅读文献是一个老话题。今天和研究生交流关于阅读文献的情况,学生第一句话就说“难以尽快全面了解一个领域整体信息”的问题,对于没有太多文献阅读经验的新手,这样的问题确实很容易出现,具有普遍性。

看文献很容易受到文献作者的牵制,研究生往往过度崇拜文献。因此客观看文献必须要摆脱崇拜,只有用批判的眼光才可以真正读懂,批判眼光是一种能力,也需要磨练和积累的。所以开始阶段需要在心中有批判意识就可以。这方面的话题已经很多,不再多谈。今天想重点说说阅读文献过程容易被忽视的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特记录如下。阅读文献过程中,除阅读和思考文献正文以外,还特别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信息:作者和单位、发表时间、发表杂志。

一、作者单位信息

许多人觉得作者单位信息是写给作者,只为说明那些人的贡献,属于那些单位,其实对读者也是很有用的信息。记得在小学阶段自己读小说,不太喜欢管作者是谁。但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逐渐对作者更有兴趣,因为我们知道作者的含义是水平。科研论文的道理是一样的。

文献作者单位信息往往被研究生忽视,我在看文献的时候,第一是看标题,第二就是看作者单位,特别是通讯作者单位,了解单位信息,经过积累,你会发现那些国际高手是谁,他们正在开展那些方面的研究,而这些真正的高手往往代表这个领域的方向,关注几个本领域的高手,往往能很快了解到这个领域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作者单位信息也可以获得一些可信度的信息,一般来讲,来自德国学者的研究可靠度比较大,而来自亚洲学者的文章,就需要多个心眼,来自美国的学者也需要看什么实验室,情况有很大不同。我没有丝毫贬低的意思,看文献如果对自己负责的话,就需要用点有色眼镜。

二、发表时间

也就是要历史地看文献,我们在整理文献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关键词,按照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阅读文章的时候也经常忽视发表时间,其实发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科技论文的本质是针对科学问题的,而科学问题是有时间特征的,开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后来又是什么看法,代表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过程。因此,发表时间先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个问题是如何被逐渐认识的,能真正了解那些属于进展,那些属于经典。同样一个问题,5年前和现在可能有很大不同,这就是进展方面的信息,比较并思考前后不同的看法,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判断力。结合第一部分关注的作者,就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领域的发展线路。也往往有利于发现那些是这个领域需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发表杂志

除部分比较新颖的重大发现外,一般高档次杂志和低档次杂志的最重要区别是研究的完整性不同,从高档次杂志上可以学习到研究的套路,而一般档次比较低杂志上的文章往往在设计、完整性、方法学等方面存在某些缺陷。有意识地比较不同级别杂志上同样领域的工作,对提高自己的科学鉴赏能力有帮助。要十分注意自己领域学者认可的几本杂志,这些杂志往往会经常发表本领域的进展综述,这是很有价值的信息。看杂志也要看杂志的主编和副主编,这些人往往是这个领域的顶级学者,这是获得信息的一个渠道。

如果能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上述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相信能获得如下意想不到的好处:你会认识一些这个领域的牛人,你会发现这个领域的重要或热点问题,这些问题目前正在被一些实验室开展,你会知道某个领域的基本研究模式是什么,那些杂志是这个领域比较重要的杂志。达到这样的层次,相信已经对这个领域有了相对系统的认识,这是迈向科研创新的第一步。

当你给别人介绍文献的时候,脱口而出什么什么小组,在什么在杂志上发表什么关键数据,说明什么关键问题,这就显得比较专业。不要被人问起什么人发表什么杂志的时候支吾,是做学术的基本素质。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561891.html

上一篇:氢气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保护
下一篇:氢气可激活KATP通道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32 苏德辰 闵应骅 潘好帅 杜增义 戴小华 许培扬 刘蓉晖 王磊 师应龙 武夷山 张鹏 石胜利 何学锋 金小伟 陈应泉 牛丕业 刘小鹏 刘颖彪 陈飞 张红光 常欢 罗淼 胡丽辉 陆俊茜 李春华 clz1989 zhouguanghui liguoshuai outer xuxiao dulizhi95 jiat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