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tian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tiansheng

博文

由“调皮”引起的误解

已有 2761 次阅读 2012-5-4 22:23 |个人分类:宣纸研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办公室, 工人, 我的家乡, 原产地, 了解情况

    说一个在我的家乡发生的真实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外地工农干部(当时特指出身好但文化程度不高的干部)被派往宣纸原产地—安徽泾县小岭工作,担任总支书记。到一个新地方,就要了解情况,听取情况汇报。一日,一位当地干部带着新来的书记下生产车间了解情况,熟悉工艺流程。在路上,当地干部说:“我们这里有一位工人,叫曹某某,每天调皮,我们劝他少调皮,他非不听,越劝越不行,看您这位书记来了听不听话。”从此,这位身强力壮的工人给这位新来的干部留下了很不好的第一印象。

    有一天,这位曹师傅翻山越岭来到书记办公室,向书记大声嚷嚷,要求增加生产任务。由于新来书记对他有了一个“调皮”的先入之见,又见曹师傅讲话嗓门那么大,再联想到新来乍到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于是在办公室将曹师傅狠狠训了一顿:“人家都说你调皮,我这个人就不怕调皮的,到底要看看你如何调皮。话不能好好说吗,嗓门这么大?吓唬谁?今天要不说清楚,就不放过你,到底看看你如何调皮!”等等。

   那位在外面办公室的干部听了,心想,坏了,肯定书记误解了。于是将书记拉到一边,解释道:这位曹师傅是出了名的先进工作者,干得是宣纸制作工序中最苦最累的“调皮”的工作,这个工作就是将宣纸原料放在石板上捶打,捶打的工具是粗木槌,利用山泉水之力冲动木槌,不停地捶打原料,而曹师傅他们就不停地在木槌击打石板的间隙上下翻动原料,最后使之成为饼状。由于木槌击打分贝很高,长期以往,凡调皮者都成半聋子,讲话要很大声音他们才能听见。这些师傅们对别人讲话也形成一个习惯,以为别人也听不见,讲起话来嗓门特别大,实际上这是职业病。曹师傅是生产标兵,经常加班加点,大家劝他休息总是劝不住。云云。

    原来如此!此“调皮”不是彼“调皮”。书记回到办公室,马上放下笑脸,又是递烟,又是泡茶,以后和这位“调皮”的师傅成了好朋友。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0922-567135.html

上一篇:谁人不爱真银宝
下一篇:应当重新发一个证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