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体检随感

已有 2642 次阅读 2012-5-24 22:4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体检

今天体检时,排队等着做B超时,脑子里胡思乱想了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体检的作用是发现一些刚发生的隐形病患,以便能及时治疗,当然目的也是提高生活质量。至于有些已知的老毛病,且无大的发展,那么体检的意义似乎就太大。在今天的体检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放弃了一些项目的检查。我去年就放弃了眼科和放射科的检查。有一只眼睛得了好多年白内障,基本什么都看不见了,只有光感,而另一只还比较好使,视力1.2。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有种顾虑,如果这只眼睛的手术没弄好,万一连累了那只好眼,岂不亏大了。但是大夫说,如果越拖着不做手术,就会越不好做。如果这样说,那就尽早去做吧。不过,我对大夫的这种说法还是将信将疑。
体检是必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体检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这似乎也是可以肯定的。多年前,我在体检中发现有轻度脂肪肝,怎么治,不知道,需要治吗?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种病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食的控制加强,也许会延缓其危害的扩展,至于医治,我似乎没有听说对脂肪肝有什么特效药。既然如此,那就不吃药吧,只能锻炼再加上少吃油腻。连续三年体检,脂肪肝依旧。又过了两年,大夫给我做B超检查时,没再提脂肪肝的事。我问大夫,我的脂肪肝怎么样了?大夫说,没发现有脂肪肝。我说原来检查一直说有。大夫说,那现在就没了吧。心中不免窃喜,居然还有这样的事。病没了自然是好事。
前些年,做外科检查时,大夫说前列腺有点问题。我问严重吗?大夫说不算严重,反正有一点。那有一点就有一点吧,这种老年人常见病,也没有什么高招对付。虽然也听说过有前列康什么之类的药,但也没听说这种药有什么特效,所以基本也不治。眼底发现有点血管硬化,这也是进行性的疾病,有招治吗?依然没招,没招就没招呗,没招就拉倒。唯一的办法就是留点神,该运动时运动,该少吃就得少吃,不光油腻的少吃,粮食也得少吃。还有,就是事事都得想开点,别为任何事发愁忧虑。不管多大的事,都不算什么事,没必要当多大的事压在自己心里,给自己添堵。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总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质量如何。如果一个人活了一百多岁,可是自打他60多岁时起就在病榻上卧床不起,这生活质量实在太差,天天都在受各种煎熬,那这样活到100多岁有什么意思?天天都在受着病痛的折磨,生活一点乐趣都没有,那么这样的长寿有价值吗?
有人查出癌症后,自己给自己吓得不轻,我听说过有一个官员,职位不算太高,县处级吧,被查出癌症后,三天后就一命呜呼了。这就是吓死的。癌症是不治之症,必死无疑。这人一时想不开,自己给自己吓死了。其实好多病都是不治之症。血压高有治吗?只是一时半会死不了人。糖尿病也是不治之症,也是一时半会死不了人。可是对待糖尿病的态度不一样,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就有很大的不同。蒋经国得了这种病,也不忌口,想吃什么吃什么,结果脚也肿了,身体也垮了,不到80岁就驾鹤西去了。陈立夫也是糖尿病,人家事事都在意,活过了100岁,而且生活质量也不差。
有了病,再着急,再焦虑,都没有用。该看大夫看大夫,该吃药吃药。别的就等着身体自身的变化。如果这种药不太管用,再琢磨着换种药,当然这也是大夫说了算。有的人,急脾气,看了这个大夫,觉得不放心,立马就换大夫,换医院,不看个五六家,七八家,他就消停不下来。可是这样做对病就管用吗?反正我觉得对病没有什么大用,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而且这么一通折腾,对病只有坏处,只有更多的麻烦。
人是应该惜命的。生命实在非常珍贵。但是惜命之惜也得会惜,也得有度。整天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得了这个病那个病,担心自己的病不好治,治不好。到处找药吃,一有病就吃药,药是越吃越多,身体可是越来越差。
年纪越大,病痛就会越多,这本是自然规律。减轻病痛,却不可能根治病患。所以中医说治病治不了命。病痛可能缓解,但病源不易根除。这就是客观事实。我们有些病患不懂这个道理,好像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到了医院,打到大夫,拿到药物,这病就算是有治了。这样看问题是绝对不行的。医生是在帮助患者延长生命,但如果各方面都已经明显衰竭了,还插着各式各样的管子,在那儿拼命维持生命的指标,那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病人只有徒增痛苦,什么也得不到。因为他的病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治愈的可能。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574630.html

上一篇:与民主有关的一些事情
下一篇:城市印象(之九)——南京

1 张红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