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食话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xlh2008 要想得到常人所不能得到的,就得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

博文

细胞终极战——保卫弗兰克

已有 4551 次阅读 2012-5-26 15:07 |个人分类:羊嘴胡诌|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保卫, 弗兰克

细胞终极战——保卫弗兰克

                                                                                    杨国力


真人与动画结合的影片《细胞终极战》讲述的是在弗兰克体内有一个喜欢彰显个性的白细胞Jones同一个爱好照本宣科的新型感冒药搭档Pix一起抵抗在弗兰克体内肆意横行、威力强大的病毒Thrax,最终挽救了弗兰克的生命,成为弗兰克城的英雄的故事。这部真人与动画结合的影片构思奇特,极具创新,通过动画的形式教育人们要健康饮食,善待自己的身体,但是影片也不免落入美国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俗套。

 

影片一开始,作为动物园饲养员的弗兰克与猴子争食掉在地上的鸡蛋,导致可怕的红色死神病毒Thrax进入自己体内,其实,影片中也叙述到弗兰克是一个不讲卫生,乱吃东西的邋遢汉,但是与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身体内的细胞,各自分工有序,帮助弗兰克铲除身体内的各种细菌病毒,保持其身体的健康。

 

在影片开始时,Jones跳下直升机追捕逃逸的细菌,开枪射偏,射中了神经电网,让神经末梢受创,导致弗兰克腿部来了个大抽筋。抽筋既是肌肉痉挛,一般是由于缺钙,受凉和局部神经血管受压引起的。影片中Jones误射神经,被压在肌肉下面,在生理学上便是人体的肌肉受神经细胞控制,当人体某处的神经受到压迫和刺激时,神经细胞便会自行做出反应,让人出现不受控制的生理反应,抽筋这样局部痉挛现象就是一个例子。

 

在影片中,市长提到Jones的不良记录,那是Jones在胃里巡逻时,偶然瞧见弗兰克吞下的贝类上有一群邪恶的细菌,当这些细菌就要登陆胃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高速公路时,Jones情急之下,慌忙启动了紧急呕吐装置,导致弗兰克的呕吐物喷了女老师一身,大大出了一回洋相。而Pix安慰Jones说:“生蚝是病菌的温床。”的确,生蚝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容易携带很多病菌(诺罗病毒(存在于海洋中的病原体)、弯曲杆菌和弧菌),生物毒素及化学污染物,如果生食,很容易引起肠道疾病,所以,在食用海鲜产品时,一定要正确烹饪,防止其携带的病菌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影片中,Jones摁下紧急呕吐装置,弗兰克便吐出污秽物,其实人的恶心呕吐是一件很复杂的神经反射过程,绝不是摁一个按键那么简单,但是,呕吐的确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保护人体的应急办法,是弗兰克和Jones最佳选择。生理上,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表现为腹部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一般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威力强大的红色死神Thrax在弗兰克体内肆意横行,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先是破坏水坝,造成弗兰克流鼻涕,咽喉痛,接着进一步在痘痘舞厅谋划盗取控制体内温度的脑下垂体DNA造成弗兰克体温急剧上升,身体内成了一片火海,所有细胞都面临着灭顶之灾……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种病毒像红色死神Thrax一样厉害——埃博拉病毒,其首次被发现是在1976年,在一名棉花厂工人身上。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其具有高达90%的致命性和发病时异常恐怖的高温症状。正由于其可怕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影片最后,Jones尽到自己身为一个白血球的神圣责任,决定和Pix放下成见、携手并肩共同抵抗红色死神Thrax,最终经过激烈与惊险刺激的打斗,抢到弗兰克脑下垂体的DNA,救了弗兰克一命,而Thrax也得到应有的报应——掉入酒精瓶中被烧死。弗兰克获救后,改掉了自身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女儿一起爬山锻炼,以一句俗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结束了影片。

 

影片的表现手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给人的教育意义则是重大的,特别是儿童,要让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这部影片中那些有些令人恶心的镜头:弗兰克额头上的痘痘和生蚝造成的呕吐,或许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才能防止“病从口入”。尤其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另外家长在烹饪食物时,要有卫生意识,熟知各类食材的烹饪技巧,才能保证一家人的身体健康。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9863-575193.html

上一篇:最朴素的也是最美的!
下一篇:那些《舌尖上的中国》中的食品保藏原理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