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决定人生命运的五大制约因素 精选

已有 8646 次阅读 2012-5-31 07:24 |个人分类:人生哲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人生, 命运, 因素, 制约

决定人生命运的五大制约因素


蒋继平

2012530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美好的。 因而,每个人都尽量争取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所以,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美好人生而努力。照理来说, 既然大家都一样努力,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 现实并非如此!那么,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命运很不相同呢?


我的感悟是:人生是一个复杂和奇妙的过程,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五个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第一,家庭出身。 这一点我想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切身体会, 尤其是那些寒门子弟。 出身在寒门的子弟,生来几乎一无所有, 人生的所有进展和成就都得靠自己的拼搏, 其中的辛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当然豪门贵族也有他们的烦恼。 不过, 在生活方面, 富贵家庭的子女们对于寒门子弟是具有不可同日而语的优越感的。 从经济层面来讲, 富贵家庭的子女不但不需要在经济上支持父母, 还会得到父母的支持。 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 农村的孩子, 在独立成家后, 一定会在经济上给父母提供支持的。 这一点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不同。 还有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出身富贵家庭的人占尽优势。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第二, 个人天赋。 有的人生来就具有特别出众的外貌特征, 或者拥有一些特别的才能,我们把这种天生的特性称为天赋。 比如说, 姚明, 长得特别高大, 还有范冰冰, 很可爱; 刘翔, 跨栏跑得很好。 这些都是生来的, 绝大多数人不具备的。 虽然人群大众不具备特别特出的天赋,但是, 每个人的个性也是一个人的天赋。 有的人外向性格, 有的人内向性格, 普天之下, 各有所爱, 各有所好。


第三, 生活环境。这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简单地来说, 生活环境包含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三个主要方面。 家庭的影响是第一位的,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终身的。 这正是将门出虎子, 书香门第出才子的的原因所在。学校和单位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其效果也差不多。 学校的老师相当于单位的领导, 而同学们相当于同事们。因而,一个好的学校, 一个好的老师, 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必将给学生们带来积极正面的人生影响。 同样的道理, 一个好的工作单位, 有一个好的领导, 有一个好的团队, 必将给员工造成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必然心情舒畅,会对人生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 反过来, 要是父母本身品行不良, 孩子们必然会受到影响。 还有, 在社交时,交的朋友不好, 也必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从大的方面来说,社会体制也会影响到一个人才能的发挥。不过,这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第四,个人努力。 个人努力主要体现在勤奋, 好学, 积极上进, 不放弃, 不怕吃苦受累, 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等方面。 在同等的背景下,个人努力的程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好坏。 在背景相差很大的情况下, 个人努力对命运的影响不是很明显的。 比如说, 一个寒门子弟不管多么努力,还是不能和皇室王子相提并论, 除非起来闹革命, 打倒皇帝, 自己做皇帝。


第五,机遇运气。 一个人的运气对人生命运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往往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比如说, 有的人中奖, 而有的人中枪。 不过,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 而且是不可预测的。 机遇和运气好象是差不多,其实是不同的两个方面。 机遇包含运气。 运气有好有坏, 机遇也是一样, 但是主要是指正面的机会。 机遇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也是很明显的。 比如说, 十年文革,所有的大学都关门,高中毕业生就没有上学的机会, 即使您成绩很好, 也进不了大学。后来改革开放,恢复大学教育,这是一个机遇, 有的人就抓住了这个机遇, 上了大学, 而有的人虽然同样获得了这个机遇, 还是不能上大学。 可见,机遇需要人去捕捉。


上面的五个因素,家庭背景和天赋是生来就决定了的,是不可改变的; 生活环境的一半是生来就决定了的,另一半可以经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 而机遇和运气属于偶然事件的产物, 虽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好的机遇, 可是, 运气还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东西。 因而, 人生命运的大半几乎是生来就决定了的。 个人的努力虽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但是, 在很多情况下,其效果是很有限的。 这正是许多人抱怨如果生来命不好,不管如何努力也是没有用的原因所在。 不过,虽然事实如此,对于寒门子弟,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也只有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人生。为什么, 因为我们生来一无所有!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3132-576854.html

上一篇:我的这些想法是否适合当代青年学子
下一篇:卫生部应该首先打通“任督”两脉

20 李本先 崔全顺 许培扬 吴斌 褚昭明 秦逸人 刘宇 陆俊茜 曾新林 胡丽辉 徐索文 李宇斌 谭伟杰 MassSpec1688 loseedeng jinlin284210 zzxjw luxiaobing12 xiaocao81091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