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厚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there 计算语言学博士 希望在这里留下学术的足迹

博文

蒙城印象

已有 4397 次阅读 2012-6-18 14:30 |个人分类:Else|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蒙特利尔是个传说中的地方,老妈说我要去找白求恩了。白求恩当年是坐船来中国的,我这次是飞过去,而且从北极飞,这样可以节约不少航程,13个小时就可以从北京飞到多伦多。能飞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写论文、注册会议、买机票、订房间、办护照、签证,一大堆手续。由于头回出国,手续不懂,又挂靠两个单位,办了因私因公两遍手续,其中的周折和冤枉钱,不一一而谈,只留下一句:中国人出国真不容易。
好歹坐上了去北京的和谐号,4小时后就可以到北京了,高铁还是有蛮大贡献的,后来在蒙特利尔开会的时候,留学生们听此速度,无不称赞。从北京飞,也是无奈,种种手续办下来,买机票太迟了,只剩12天了,从上海要3万多,从北京还可以是1万8,好吧,从首都绕。北京,我已是5年没来了,不成想是以转机的方式路过。下高铁、钻地铁、转机场快线,全全是在地下完成,看到阳光,已是快到机场了。机场的免税店东西不少,可是对化妆品一窍不通,转了一遭,吃了顿被宰的饭,就在浩大的三号航站楼候机了。透过玻璃墙,看到各式的大飞机却叫不出型号,日本、韩国、阿联酋、新加坡数着消遣。
飞机看上去不大,我是40排,听到广播说还有60多排,吓了一跳。以前坐的飞机都是空客A320,200人的规模已觉不小,哪里有60排的座位?登机后方知是传说中的播音777,前排的座椅可坐可卧,令人羡慕。我们坐在鸡翅边,靠窗的是个金发MM,不好打搅。椅背上有个超级MP4,发耳机,可看新电影,如阿凡达、战马、福尔摩斯;可听MP3,全是英法;可看电视台,功能停用;可查航线,有如google地图,带飞行高度、温度、距离参数(偏偏我的是不能用航线功能)。为了倒时差,睡吧
不知不觉,吃了2顿了,金发MM拨开了窗板,好家伙,一块块大冰耀眼登场。果真到北极附近了,这刺眼的白色,绝不敢看上5秒,算是领教了极地的“雪盲症”。心情有点激扬,咔嚓了几张,睡去。
终于到了多伦多,要签证,要取行李,要转机。因公要多一轮手续,签证官友善地问了两个问题,打了个电话,OK。
多伦多有小雨,延误了我们的飞机,困乏之中,多等了2个小时才得转机。困乏之中,在降临蒙城之前的10多分钟里突然耳痛,不可收拾。终归是到了蒙城,打车还很方便。车很威武,的哥老黑更威武,至少250斤的大块头有点让我震惊,若是在国内断不敢坐此人的车,无力反抗。的哥问我们去哪儿,不看纸条,只让我说地名。OK,他是在逗乐,告诉我们蒙城应读[meng'tri:l]。很快住下了。在清风细雨中,迎来日出,这才见蒙城面目,空气清新,可见度极高。雨中走了一遭,方知我们住的是标准downtown,旁边就是大教堂和纪念碑、购物中心、步行街、火车站。到老城、圣劳伦斯河边的一圈,见识了大群的欧式建筑、圣母大教堂和河边美景和无处不在的海鸥样的白鸟。巨大的水泥厂和码头见证着这座老城制造业曾经的辉煌。高危污产业都转移啦,这里舒畅得彷佛养老院。
超市很稀疏,最多是社区店,大Mall都在市郊,我们无力去逛。货架上大多还是北美产品,不是传说中的made in china。特色产品并不多,大部分品种都可以在国内见到。各种酱和粉比较多,都是西餐的内容,中国人不太适应。保健品和药品特别多,维生素从A到Z一字排开,有点让人咋舌。不像国内纷纷包装了不同的品牌和形态,真假难分,人家就两个牌子,life和善存。奶粉没有美素,雅培唱了主角。
唐人街不大,方圆200米,店铺很密集,东西也比别处便宜实惠。餐饮多是粤式快餐,住民也多广东口音。我们也尝试了下粤式牛肉饭,牛肉之多之香,让饱受了克扣之苦的青椒果了腹,赞叹起童叟无欺的世道。价格也给力,加了必须的小费,13刀砍得肉疼。这才明白为何称$为刀。走出去看到偌大的小肥羊书写在招牌上,原来内蒙的羊肉也可以漂洋过海啊!
找到步行街是件快乐的事。步行街上小吃很多,大都要10刀吃饱。nike、adi、crocs都在,还有imax和人满为患的apple。青椒的我,手脚高擎,就看看,消费不起。几乎没一样比国内便宜,就算定价比国内低,加上15%的税和15%的消费(有服务生的话),断断是支付不起的。来自中国的未必都是购物狂。
会议开始,由于黑白颠倒,听会效率低下,遇到大牛们,也失了激动。倒是和一帮亚洲人慢慢打得火热。从国内来开会的貌似只有南大一家。其他黄色人等,皆为访学、留学、移民者也。共同的语言,让台湾人和我们比较容易合群。中国的留学生,日子真比国内的土鳖博士生舒服得多。机会多、见识广、有平台、有经费、语言好,不说别的,但就发表论文来说,有native的大佬修改,这国际会议、刊物能不中么!
蒙城是学语言的天堂。凡人都可言法英双语,若是黄皮肤的,定多言汉语,多数还是粤语。各国餐馆一应俱全,与国内不同的是,这些餐馆非常洁净,小费也使得店员殷勤有度。最最不同的是,哪国人经营哪国餐馆,风味地道。不像国内,哪儿哪儿都是中国人开的,做着半中不洋的口味。
天晴了,趁着傍晚,去了趟麦吉尔大学。路过一片草坪,才发现松鼠满地,肥肥的,会跟人讨吃的,树上挂着松鼠窝。大学不大,跟南师似的小,可是欧式建筑不含糊,校园内外均是,又验证了一个道理:“大学无围墙”。这是毕业季,到处是盛装衣帽的毕业留影者。其中不乏很多中国人。可他们的学士、硕士、博士服看起来比我穿过的都漂亮、色彩和样式也有不同。难道中国化过了?
一日吃饭,去看了看近旁的公共图书馆。居然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可以进去看书,找了一番语言学,没有几本,略有失落,毕竟蒙城不是语言学重镇。不过英法图书非常之多,若是有时间,真的可以好好读。这又如何可能呢?我早已过了读书不累的青年岁月,这脑袋怕也装不了什么了。又若是读了这些书,哪里又有时间读四书五经呢?看书的人很多,很安静,没人在里面吃东西,苹果倒是摊了一桌子又一桌子。10刀一顿饭,1000刀一个mac,可人家普通的月薪至少是4000刀。2000刀就算贫民了。这高福利高收入国家,真是气杀人啊!
教堂,到处都是。不夸张地说,行500米必遇教堂。不懂宗教规矩,每遇上了一家教堂,就咔嚓了几张赶紧打住。有一家排练音乐,管弦乐、管风琴之美哪里是我青椒扛得住的。
总是没时间记录这一切,今天在沪宁高铁之上,终于有时间高速度高运转地胡写一通,分享给没出过国,没去过蒙城的朋友们。至于归程,乏善可陈,基本睡着倒时差了。写毕,呼一口气。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714-583360.html

上一篇:NAACL 2012 见闻
下一篇:ACL2012见闻

7 章成志 刘桂锋 徐索文 许洪光 李璐 王启云 崔小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