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志超 http://zczhanggroupdlut.dlut.edu.cn/

博文

端午

已有 2480 次阅读 2012-6-25 14:1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center, 端午

端午

端午,去了一家私人办的孤儿院。也是机缘,正好有研究生毕业,联想起多年前在哈佛参加毕业典礼,盖茨亲临演讲,训导哈佛学子“社会责任感”。借全国高校唯哈佛马首是瞻之东风,本人绝不免俗,带领高徒,前去以饺子献爱心,践行高知的社会责任感。

  既自诩为高知,以为育人而非愚人,便有感而不能不发。

  话说这家孤儿院,是由一位更高知人士独立支撑,20多个孩子,从3岁到20岁。他们的衣食住行,全部由这位善人承担。他们说,政府没有投入,而且并不支持。全部费用,靠着善人自己的工资,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

  我不能免俗,我不敢苛责。

  但是我自诩育人而非愚人,倘若我自己都过不去这个坎,我岂不是愚己及人。

 孤儿院门口,大幅标语“今天建一所儿童村,明天国家少建一所监狱”文字远不及“宁可血流成河,绝不超生一个”那般上口,却也一样的刺眼。另一幅对联倒是对仗工整,细看,其实是善人名讳的藏头之作。屋内,高悬着善人的墨宝:“救人为乐”。身为外人,我都感觉到了压力。我无比崇洋媚外地想起,在米国,也见过一些基督徒和基督教会组织的慈善机构,甚至得到过他们很多的帮助。但是,他们让我们这些受助的人感恩的是耶稣,而不是他们。也许这是宗教之间的差别?基督讲的是serve, 佛教讲的是施舍。有人愿意被施舍吗?

  我可以苛责吗?此时此刻我仍在犹豫。

  我们去时,孤儿院颇热闹。很多人在录像,采访。据说每个周末都如此。捐了款的人,要留有凭据,以示没有白白花钱?亦或是拿着凭据去申请捐款?我却看到孩子们司空见惯的眼神,久经镜头考验的漠然。一部分孩子很快被善人带走演出去了,据说他们都会一些才艺,是志愿者教的,乐器,歌舞。他们也确实要靠这些获得捐助的。留下的一个工作人员冷淡地给我们帮了帮工。包饺子的时候我问几个孩子,老这样被拍照采访,烦不烦?他们说:还行吧。后面的话,被更大的孩子喝止了。我当然知道,没人来,哪有捐助?而我们这样拎十斤肉来包饺子的,还算不得“衣食父母”。

  我可以苛责吗?我还是怀疑。

  我坚持,我苛责。有人说,高知应该是牛虻,不让牛儿安逸,让他们自省。那么,我这个牛虻要说,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对个人的感恩,和对其它的相对冷漠。孩子们笑脸的背后,有没有一颗强大的心?我不怀疑善人的善心,他给了这么多孩子“新生”,我也同样不怀疑这些给孩子们带来的隐形伤害。人,如果生存在对具体个人的感恩之下,人格是没有保证的。

  这次,我真的认为,福利机构,应该由政府或者组织承办和管理,而不应该是个人,不论他多么善良。理性、制度、信仰,是比人性更有保证的东西。

  回来的路上,我的学生傻傻地感慨了一句:与其作秀一样拍照采访,还不如我们这样包一个下午的饺子更实在。

然而,孩子们已经见惯了作秀,也作惯了秀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320-585684.html

上一篇:亚龙湾森林公园 郭德纲的泳衣 扒洞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