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cq45 心静似水,容纳百川;雨水交融,普天同乐

博文

游览赵州桥给我带来的喜悦和遗憾 - 石家庄之行(5)

已有 5183 次阅读 2012-6-26 22:54 |个人分类:秀美风光|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石家庄, 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位于石家庄东南赵县(古时曾为赵州)的皎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元年至十一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是一座弧型单孔石拱桥,全长64.4米,单孔跨度为37米多,桥面宽约十米,在桥两端的石拱桥上,各辟两个券洞,这种桥梁的结构形式叫敞肩拱,是世界土木工程桥梁史上的首创。其运用既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阻力),又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稳定性)。

赵州桥的造型也很优美,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着各种蛟龙、兽面、竹节和花饰等,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新颖。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蜇背磨空( 宋代杜德源);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元代刘百熙)。上述诗句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的特色和风格。

 

我们在游览了柏林禅寺后,又游览了著名的赵州桥。赵州桥名不虚传,历史悠久,传说和典故不绝于耳。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闻名遐迩的赵州桥、名垂千古的巨匠李春、形象逼真的八仙和秀丽的景色。在这里,我们深深地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折服。

唯一令人倒胃口的是赵州桥下的皎河水混沌一片,略呈酱油色,还混杂少许垃圾。希望当地的领导能看到我拍的这些照片,抓紧搞好污染治理。这样,不仅会造福当地百姓,而且可让游客不留下遗憾,并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因为每天都有许多国际游客来访赵州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报到的路上 - 石家庄之行(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84303

开幕式和大会报告 - 石家庄之行(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84643

来到以岭药业 - 石家庄之行(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85162

柏林禅寺入眼帘 - 石家庄之行(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85766

游览赵州桥给我带来的喜悦和遗憾 - 石家庄之行(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86207

红色之旅西柏坡 - 石家庄之行(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86595

她点亮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第一盏明灯 – 石家庄之行(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86953



游记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051-586207.html

上一篇:柏林禅寺入眼帘 - 石家庄之行(4)
下一篇:红色之旅西柏坡 - 石家庄之行(6)

10 吕喆 李学宽 钟炳 史晓雷 马英 李土荣 滕元君 孟庆仁 郑永军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