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zi11 带着微笑,欣赏路上的风景~

博文

“爱”与“好”

已有 2992 次阅读 2012-7-7 23:54 |个人分类:乱弹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童真

去医院时正遇上护士的孩子哭闹着要回家。孩子不是不懂事,只是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太孤独又有些害怕;他不是不想配合妈妈,只是太想有人陪着,如果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就会陪着自己了。其实他也知道,不到下班时间妈妈是没法回家的,所以哭腔中带着失望和无奈,只是徒劳地表达自己的伤心,一阵一阵地喊:“我要回家!妈妈回家!”我与护士有些熟悉,就对她说我来陪陪他。面对陌生环境里出现的陌生人,孩子自然是警惕的,后来慢慢地放松了自己和我一起玩,待妈妈下班时,他已是笑逐颜开,母子俩亲昵地回家了,我也挺欣慰的。

后来护士告诉我,儿子对她说:“这个阿姨好爱我!”孩子的话让我为之一震:爱?!我倒不觉得到自己对孩子有什么爱,我只是陪着他,如此而已。但是一细想,是的,我爱孩子,否则我不会去陪他,也不会在他冷漠抗拒时都理解他,耐心地逗他开心。但这潜意识里的情感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孩子敏锐地察觉到了,无需理性推断,就用他本能的直觉就感受到了别人藏在内心深处的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并以最质朴简洁的形式表达。——这就是心思纯真的儿童与心态复杂的成人之间的区别吧?

如果我是儿童影视作品的编剧,要叙述这样一件事,我给孩子安排的台词一定是:“这个阿姨真好!”充其量就是这句了,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但仔细琢磨,“好”,是以自己的得失为衡量标准的:别人帮助了自己,让自己获益了,就是“好”,反之就是“不好”,这多少带着点功利的色彩。而“爱”则不然,没有以自我为中心,不带着目的性,而是无私且无条件地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别人为着别人,自然也不介意自己的得失。孩子的话精确而直接地表达了二者的区别,正因为孩子心中拥有“无我”的情感,源出天然。——遗憾的是,这种“无我”能保持多久呢?成人的判断,越来越倾向于“好不好”,而忽略了“爱不爱”了,这或许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又一个区别吧。或许正因为“有我”的功利之心,使我们难以感知到别人的真实情感,甚至难以觉察到自己内心的真实。

“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么?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0449-589929.html

上一篇:根都烂了!
下一篇:旧记:骑行青海湖

6 陆俊茜 水迎波 董全 曾新林 翟自洋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