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高绪仁膝肩髋关节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XurenKnee 膝肩髋关节关节镜、关节置换、截骨矫形方向专攻

博文

2012年8月18日跟随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印钰学习肩关节镜手术一天

已有 4878 次阅读 2012-8-18 18:57 |个人分类:肩关节|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高绪仁, 肩关节, 北医三院, 关节镜手术, 运动医学科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高绪仁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逐渐增多,运动损伤等原因,肩关节疾病在临床上呈上升的趋势,肩关节镜技术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且优势明显。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为了今后更好地为我的肩关节患者朋友们提供一流的服务,2012年8月18日,奔赴北京,跟随北医三院运动医学中心关节镜专家印钰大夫专项学习肩关节技术一天。
    上午,印钰大夫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阐述了:1、肩关节的解剖与病理;2、如何进行肩关节体格检查;3、如何做肩关节镜的手术入路;4、如何进行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5、如何进行肩关节不稳修补术;6、如何进行肩袖损伤(撕裂)的修补;7、如何阅读肩关节核磁共振MRI等等。
    下午,印钰大夫在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手把手把肩关节镜手术示教。分别进行了:1、肩关节镜手术入路示教;2、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示教;3、关节镜下盂唇撕裂修补术示教;4、关节镜下肩袖撕裂修补术示教。
    本人在印钰大夫精心指导下,认真练习了:1、肩关节镜手术入路制作;2、肩关节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3、肩关节肩峰撞击综合征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4、Bankart损伤与SLAP损伤关节镜下置钉修补缝合术。
    由于本人先后在日本、美国、台湾学习膝关节手术技术的同时,也多次观摩了肩关节手术,再加上本人最近系统阅读了2009年由美国著名肩关节专家Gary  M. Gartsman医生编写的世界肩关节镜名著《Shoulder arthroscopy 》第二版,所以今天的肩关节镜专项学习非常顺利。由于本人有膝关节镜的手术基础,所以今天上手肩关节镜手术操作的时候,很快就找到了镜下感觉,各项技术完成的也比较顺利。

    感谢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印钰老师的倾情指导!

    今天的肩关节镜专项学习,使本人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强化了手术技能,必将为我今后更好的为肩关节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印钰
   科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运动医学科
   擅长:运动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手术: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关节镜下微创膝、肩、肘、腕关节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重建、髌骨脱位矫正、半月板修复、肩袖损伤缝合、肩关节脱位矫正、盂唇损伤修复、肘游离体取出、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清理、SLAP损伤修复等)。
   2006年6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聘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2007年8月担任国际拳击联合会(AIBA)医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创伤。
   教育情况: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2001年4月至5月,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研修;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赴日本千叶生命科学综合病院研修;2004年1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临床医学硕士;2006年3月,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运动医学中心研修。
   工作情况:1994年9月至1998年12月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外科住院医师;1999年1月至2000年8月,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住院总医师;2000年9月至2005年8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主治医师;2005年9月至今,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2006年6起,任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家队医疗专家;2007年8月,担任国际拳击联合会(AIBA)医务委员会委员。
   发表《组织工程改进的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膝关节脂肪垫囊肿的关节镜治疗》等论文。参与撰写著作有《实用运动医学》第四版,《膝关节镜手术学》,《常见运动创伤的护理和康复》。
   擅长微创治疗膝、肩、肘、腕关节运动损伤,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十字韧带的重建、半月板修复、髌骨脱位矫正,肩袖损伤及肩关节脱位的关节镜治疗。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69-603535.html

上一篇:2012年8月17日周五高绪仁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创伤门诊接诊37人
下一篇:2012年8月19日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李方祥学膝关节镜手术一天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