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二】

已有 4802 次阅读 2012-9-5 12:36 |个人分类:新西游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西班牙, 大西洋, 半岛, 伊比利亚

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09169.html
 
二,那海
 
  我会很奇怪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一种现象:吃鱼居然吃不到活鱼,全部是冷冻的。要说,两个国家都和海有如此亲密的关系,怎么会在市场上买不到活鱼呢?在中国,好像任何地方都有活鱼卖,饭店里还会让客人选择活鱼并当场摔死而做菜肴。
 
  葡萄牙和西班牙还有一种特产,叫做腌鳕鱼(bacalhau),是用盐重重地将劈成两半的鱼腌制起来,然后慢慢地享用,每次可将部分鱼肉剁下,和菜同煮,味道甚是鲜美。在超市里购买时,总是会拎起来一抖,附着在鱼身上的盐粒就会哗哗地落下,应该会去掉1两2两的分量。当我们去追溯历史,会发现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人为了肉能保鲜可是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问题,之前由于香料是保鲜的重要物质,而本地不产,只好从东方舶来,但是由于运输路途极为遥远,几乎要走过整个欧洲大陆,所以价格也就过于昂贵,他们每次使用香料都要关起门来,唯恐过堂风把一粒香料吹走,造成巨大损失。
  
  不管香料是从中国运来,还是从印度引进,道路都遥远得几乎无可企及,即便阿拉伯半岛可以作为仓储的中间地,也依然需要数月或者经年的时间,这逼得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要铤而走险,从海上开辟出一条新道路来了。正如罗马人征战完亚平宁半岛之后,必须继续扩展,最后把整个地中海都弄成自己的内海一般,而罗马人的扩展能力也就到此结束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向地中海周边扩张没有意义(罗马人已经干过一轮了),那么只能面对着更为浩瀚的大西洋亮出他们的勇气、智慧和蛮力。
 
  当我们重新审视达伽马、麦哲伦、哥伦布们的地理大发现时,也许就可以发现其背后就是给肉长期保存这点简单的生活需求罢了。
 
  于是,在那个古老的难以控制自己命运的年代,一群脑子里缺根筋或者我们今天把他们叫做“探险家”的敢死队员,在半岛只能与周边海洋鱼群为伍的状态下,出发了。
 
  这样的出发和打渔的出发就有了极大的区别,需要成建制的队伍,需要设备,需要补给,需要一个可能虚妄也可能实在的未来利益诱引,作为王朝或帝国这一依托机构,从有远见的领导者那里就必须考虑如何介入或者设计怎样的机制才可以使得探险者们能够满载而归。于葡萄牙,这个人是恩里克亲王,于西班牙,当然是资助哥伦布的伊莎贝拉女王。
 
  而和美国游泳队的教练不会游泳的真实故事一般,恩里克本人是却不航海的,最远也只随船达到了摩洛哥,那相比南非而言近得都不好意思提及。但是知识和地位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改变一个王国的命运,他甚至没有婚姻和家庭生活,更可以把航海当成是自己的事业,以一所他创立的航海学校和天文台为基地,引进海外的数学家和宇宙学家,培养葡萄牙的航海人才,并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为葡萄牙成为近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霸主奠定了地位。俺在里斯本看到海边的航海纪念碑时,一位前面端着望远镜的领航人是达伽马呢,结果发现其实是恩里克他老人家,不知道葡萄牙人在设计这个雕塑的时候为难过没有,毕竟,恩里克亲王不算是直接的指挥者,将其放到船的最显著位置是不太符合历史事实的。
 
  另外,中国人喜欢按照英文的方式翻译他的名字为“亨利”,而实际上,他的名字Henlique里,H是不发音的,直接从en开始拼就可以了,其实应该是上端所说的“恩里克”。
 
  虽然日本是以全岛的形式存在,但是本质和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半岛情况是类似的,都是极度缺乏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原料,需要开辟新的途径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你甚至都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明朝和清朝的兵和来侵犯边境的倭寇们打架时老是处于下风的原因,如果你吃了上顿没下顿,也会这么拼命的。这也同时是伊拉克在和美军作战时,不久就望风而逃的原因——你怎么指望靠石油成为百万富翁的伊拉克人会不顾生命为萨达姆卖命?这也同样可以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总能处于优势地位的症结,穷人除了一条命,其他一概没有,那就拼了这仅有的东西呗,说不定还能挣回些东西呢。
 
  我们可以想象,靠海吃饭但是没法腌咸菜和咸肉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为生活所迫,在远见卓识的航海领袖的指引和培训下,终于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且一富就是上百年的时间,如果我们发现今天的伊比利亚半岛人确实特别懒惰,追根溯源,也许都能归于他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虽然同是有祖先的先见之明,但是总体感觉葡萄牙的幸福感还是要比西班牙更强些,因为海并不一样。整个葡萄牙是完全对着大西洋开放的,而西班牙更大的部分与地中海相邻,虽然直布罗陀海峡把两者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似乎也就一线的差异,但是,给两个不同国家带来的影响却是差之万里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气候。当巴塞罗那依然是艳阳高照的时候,维度相当的波尔图却是清风袭来,无限凉爽,云从头上走过,立刻就把稍显热烈的阳光遮蔽成一个温柔的背景。而看其维度,巴塞罗那是北纬41.18,而波尔图是41.09,相比而言,巴塞罗那更北一点呢。对于我们而言,陈热闹在波尔图还穿着初秋的长袖装,而到了巴塞罗那必须换成短袖,否则就要热坏了,事实上,陈热闹到达一位华人开设的家庭宾馆后,晚上屡次大叫“热死了,需要电扇”,而在波尔图,晚上是要盖被子,否则半夜里就要冻着。
 
  这也正是我们在中学地理就学到过的所谓“地中海式气候”的具体化表现。
 
  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09836.html
  那山,那海;那城,那人【四】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11313.html

图1 波尔图的海湾
 

图2 大西洋的螃蟹
 

图3 地中海边的哥伦布塑像
 

图4 你地中海的小子,仰天究竟在看什么呢?
 

图5 安道尔的山间流岚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609432.html

上一篇:【非代写】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一】
下一篇:那山,那海;那城,那人【三】

15 李学宽 谢力 刘旭霞 张玉秀 刘艳红 陈小润 庄世宇 陆俊茜 刘焕军 杨晓虹 陆泽橼 逄焕东 张焱 yxh3161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