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i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jiong

博文

人类信息文明

已有 2944 次阅读 2012-9-22 09:3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人类文明, 社会文明,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信息文明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我们往往忽略了信息文明的重要层面。人类语言(含文字)属于信息文明。信息技术是今天说得很烂的课题。中国古代使用烽火通信,这是最早的有记载的信息技术。今天通信技术和网络世界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但是要注意,有关信息问题方方面面的核心是语言文字。
  我们从一个钢镚儿的两个面说起:
  说言语声波里有发音信息,发音信息是自然信息,又说语音信息是编码的结果,语音系统是抽象的……看来这里有许多特别费解的地方,理论会在这里出现分野。
  我们打个比方:钢镚儿——说“钢镚儿”,它可以指一个,可以指一些,可以指全部,也可以指一些类或一个总类。要过日子就要数钢镚儿,是一个一个数的。但是在词典里,“钢镚儿”只是一类东西,词典里附图说明可能只有一种或几种钢镚儿。
  经济学家看钢镚儿关心的是面值,而不是它的金属材料。按照老百姓的说法,经济学家只看钢镚儿的正面,不看它的反面。赌输赢,钢镚儿正面朝上才有钱,否则是烂铁烂铜一块。
  按照语言学家的习惯,钢镚儿只分 1,2,5,10,20,50,100 分 7 种面值。货币系统里只有那 7 个单位。其中某个单位发行多少枚,不是货币系统管的事儿。那种系统的知识理论走到了极端,就说,货币是那个面值,不是那种金属。电子货币连金属都没有,它未必跟银行里储备的黄金、白银挂钩。
  语音、词汇、句法等抽象物的科学价值果然建立在那种抽象的语音信息的基础之上。但问题在于,承认声音的实体价值(钢镚儿的金属成本,语音的声音构造),语言就是可以运行的系统。否认声音的实体价值,语言学理论中的语言最多只能是一种知识系统,不会是现实系统。知识系统映射的本体语言是现实的,不能是抽象的。两种系统具有所谓同构关系,但是知识系统替代不了本体系统。
  现代科学研究可以证明,也已经证明,语音的声音构造(属于实体系统)跟语音系统(功能系统)之间的“同构”不是简单的一对一,而是复杂的。也就是说,声音构造也需要专门研究,那里也有科学,依然属于语言学。
  语音信息的编码是建立在发音信息上的,它们的同构关系比较好,但是有一个离散与连续的对立关系。语音是离散单位,发音却有连续性问题。
 
  以下图解说明各种信息的特点:

  跟自然信息相比,语言文字似乎很不起眼。但是人类生存离不开信息文明和信息技术。

  信息文明的核心是语言文字。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依赖语言文字,信息文明必须排在物质文明后边的第二位上,然后才有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地位。

参见:言语网 通信系统 言语链



https://m.sciencenet.cn/blog-781460-615643.html

上一篇:汉语韵律实例
下一篇:思想在何方?

1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